讓嬰兒學會控制情緒的方法是(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方法有)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你是否遇到過以下情況:
出門逛街孩子想要玩具/零食哭鬧、打滾
孩子陷入情緒悶聲不吭,父母無法與之交流
學習方面存在畏難情緒,父母難以引導
違背滿足情緒失控,摔東西/打人/罵人
孩子過于乖巧懂事,在外面像個老好人
拿破侖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沖突以及孩子的心理問題,情緒在其中占很大因素。當孩子出現情緒時,父母的應對方式,會逐漸內化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成為他以后與世界相處的方式。所以,教會孩子如何識別、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僅能有效減少育兒矛盾,還能防止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本文從兒童情緒發展角度為切入點,討論如何教會孩子合理表達情緒。
情緒,一部分是天生的,一部分是后天習得的。例如,小嬰兒剛出生就有喜怒哀懼四種基本情緒,然后隨著身體的發展,情緒開始分化、后天習得,又逐漸掌握了:憤怒、焦慮、抑郁、驚訝、厭惡、悲痛等情緒。
一般研究認為:
嬰兒在5-6周時,出現對人特別的興趣和微笑;
3-4個月時,出現憤怒、悲傷;
6-8個月時,出現對親近、熟悉人的依戀和陌生人焦慮以及分離焦慮;
1.5歲左右,逐漸產生羞愧、自豪、驕傲、內疚、同情等高級、復雜的情緒。
非常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孩子在2歲左右,因為分不清幻想與現實,常常產生莫名的恐懼。例如:擔心洗澡時會被浴盆的排水口吸走;床底下藏著一只吃人的鱷魚/惡魔;晚上在某個時刻布偶(泛指毛絨玩具)會活過來……這種狀態,一直會持續到大約7歲左右。
我想告訴你: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情緒發展特點,也就無法理解、幫助孩子建立情緒調節能力。情緒調節能力,是情緒智力(情商)的一部分。
自從1990年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梅耶和彼得·薩洛維提出情緒智力(情商)之后,人們對情緒智力開始關注。研究者也在不斷深化對于情緒智力的探索,從不同角度看到了情緒智力的不同面,對于情緒智力有多種不同解釋。
通俗、直白點(不那么科學、嚴謹)說,我認為情緒智力包含以下幾個方面:識別他人和自己的情緒、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共情能力、同感(感同身受,感受對方的感受)。
舉個例子: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對于夜晚的恐懼、焦慮,簡單粗暴定義為“膽小”,那么父母不會對孩子的情緒產生共情,而通常采用說教的方式強行糾正。那么,孩子在情商方面也很難提高,因為他沒有被理解,所以也很難理解別人。更不會合理表達情緒,因為孩子認為:我是不能表達情緒的,即使表露出來也不會被父母接受。
所以,父母對于孩子的情緒處理方式,關系到孩子情商的提高。合理、有效的訓練,加上父母對于孩子情緒有意識地處理,是提高孩子情商的簡便方法。
對于孩子情緒調節能力的訓練,在2歲左右就可以開始了。為什么是2歲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在2歲之前的情緒表達,多是生理性的情緒表達。例如:我餓了、困了就哭鬧;你抱著我不舒服了,也會哭鬧。在2歲之后,隨著自我意識的形成,孩子會認識到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此時開始關注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單純的生理性的情緒表達。
另外,2-6歲是培養情緒識別、應對、表達能力的關鍵期。因為孩子進入學校之后到青春期階段,同輩伙伴的影響力逐漸加大,父母意見和建議的比重逐漸減輕,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越來越小。
父母對孩子進行情緒訓練時,最主要的兩點,也是必須要做到的兩點:
1、接納孩子的情緒狀態
因為孩子的大腦發育還沒有完成,情緒化狀態要多于理智,父母要幫助孩子掌握調節情緒的能力,學會接納是第一步。
接納,是允許孩子出現情緒,允許表達情緒,無論表達方式/行為是否合理。尤其注意,情緒和情緒主導下的行為,是兩碼事,接納孩子的情緒狀態,并非默認、允許孩子的不當行為。
如果父母能做到接納,那么孩子的感受就是安全的:我在家中可以有情緒,可以表達情緒,爸爸媽媽會接著我,不會因此憤怒、指責我。接納,也是防止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最佳方式之一。榮格說:看見即療愈,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接納,就意味著,看見并接受孩子的負性情緒。
2、標明情緒感受/狀態
人類的學習都是基于基本概念的學習。也就是說,讓孩子明白各種情緒狀態,才能學會如何合理表達情緒,是學會表達情緒的基礎。
當你發現孩子陷入負性情緒之中,一定要用情緒名詞告訴孩子“他正處于什么樣的情緒中”:你現在感覺,生氣/憤怒/擔心/焦慮/不高興/抑郁/害怕/恐懼……只有孩子明白、能區分這些情緒,才能在下一次遇見時,及時識別、表達自己當下的感受。
除了父母的語言,還有一個常用的辦法,就是讀繪本、講故事。因為孩子有時候無法區分幻想與現實,在讀繪本、講故事的時候,常常將自己代入,而且這種代入感,遠超成人。所以,讀繪本、講故事,也是父母提高孩子情緒識別能力、表達能力的便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