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寫作業要具有什么心態(陪娃寫作業也是一個重要任務)
應付作業、想早點玩、墨跡不想做、粗心犯低級錯誤……這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行為現象。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孩子的邏輯、想象思維能力、心理成熟度,遠不如成人。因此,他們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不甚成熟的想法和做法。
家長要認可、接納這一客觀現實,之后才能斗智斗勇、引導幫助孩子順利完成家庭作業。
心理、教育專家認為,針對小學階段的孩子,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工作分為兩個時期:陪伴期、半放手期,即習慣養成期和習慣穩固期。
一. 習慣養成期
1、約定作業,明確權責
不管是小學幾年級,家長都應該第一時間與孩子共同探討制定“關于家庭作業的完成、陪伴輔導工作安排意見”的協議或約定,雙方共同遵守和監督,附帶獎懲措施。
1-3年級孩子,可以通過繪本故事、動畫等形式告知孩子每個人成長中都有自己的職責;
4-6年級孩子,除故事之外,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通過“家務、輔導小朋友作業等”真實體驗,讓孩子接納自己寫作業的職責。
與孩子協商約定:
放學回家后寫作業、玩兒、休息的時間安排,也就是家庭作息時間表,并設置玩兒的最大時間上限(參考中、英國小學生作息時間:40-60分鐘)。
學習過程中勞逸結合的時間間隔(參考時間,勞:40-45分鐘,逸:5—10分鐘)。
作業時間,家長不能有“電視、打牌、游戲等”娛樂活動的干擾。
作業完成后,要由家長檢查。
雙方有權利指出彼此未盡職責的地方,并附帶懲罰。
……
1-3年級階段的孩子,家長要注意,“約定”要更加明確、細致,具體到每一件事、每一個事項的形式(例如,規定游戲的種類)、每一個時間點、每一個細節(例如,寫作業時周圍的聲音環境),讓孩子能夠準確無誤地理解、踐行關于寫作業的約定。
2、積極鼓勵,提高興趣
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困難。或者,因為在學校未能跟上課程,“欠債”太多,寫作業有畏難情緒。
此刻,家長一定不能著急上火地嫌棄孩子笨、不好好聽課,或者干脆替孩子寫。
家長應給予積極的回應,給孩子補課,耐心給孩子講解題思路與方法,講課本中類似問題的解題原理,讓孩子徹底學會此類問題的解題思路。
問題與困難的一個個成功解決,再加之積極的鼓勵,讓孩子獲得足夠的成就感,孩子自會產生對于寫作業的興趣。
3、提前復習,高效學習
在校一天的學習,內容繁多,再加上有一定的時間跨度,孩子很容易就會出現對課堂內容的遺忘現象。
所以,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要引導孩子在寫作業之前,學會并堅持“先復習、再寫作業”的習慣。
同時,在做作業時,要先看清題干、理清題意,再動手解題,以免出現跑題、重做的狀況。
例如:“樂樂,你來檢查一下這道題,你是不是回答的跟老師提問的不是一個問題啊!你覺得以后可以怎么避免這個問題啊?……對嘛!先看清楚題干的意思,再作答!真棒!”
此外,在做作業時,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懂得輕重緩急,不會的題目先繞過去,最后再寫或者請求幫助,說不定會另有一片天空。
4、端正態度,輕松應對
孩子出現寫作業拖拉、墨跡、敷衍應付等態度不端正的問題,家長切勿著急上火,雷霆暴怒。
一方面,家長可以讓孩子學會適當承擔態度不端的后果。
例如,作業完成提交給家長檢查時,會得到“不通過”的反饋,同時也會得到“繼續寫、熬夜”的后果,甚至第二天遲到的后果。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是改正孩子態度的良藥。
另一方面,孩子出現以上問題,可能是孩子未掌握課堂內容、不知道如何學習、有畏難情緒等原因。
此刻,家長需要耐心待之,發現孩子這些問題背后的具體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
二. 習慣穩固期
孩子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最短可能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實現了。
一方面,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定期回顧前段時間在作業習慣、態度、完成度等方面有哪些進步,并給予鼓勵、表揚。
同時,引導孩子慢慢學會獨立寫作業的習慣,在不會的時候再來尋求幫助。
例如,可以告知孩子:學生、家長、孩子、成人每一個群體都有自己的主要工作要做,但自己一直會在TA身旁,TA有需要,自己一定會第一時間出現。
另一方面,不少學生可能面臨的作業任務過重,但家長一定不能將此事歸因于“老師”的身上。以免孩子對某科老師產生敵對情緒,造成偏科,影響孩子后期作業態度與習慣的維持。
陪伴、輔導孩子寫作業,已是幾乎所有家長都不可回避的事情。帶著責任,面對熊孩子寫作業無數次的極限挑戰,我們的家長在“陪、輔”路上不可避免地會承受許多瑣碎的壓力。
但,我們卻不能因此而“降罪”于孩子,當我們掌握了正確看待、處理孩子的這些作業問題時,那么輔導孩子作業的這一工作將會變成歡樂與趣味之所在。
當我們的孩子某一天不再需要你輔導功課的時候,也將是TA獨自一人踏上征程、與你分離的時刻。
“陪、輔”之路,且陪、且輔、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