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 心理健康問題頻發
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專家提醒,青少年問題其實應該引起重視,但如果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需要及時接受心理治療,可通過心理咨詢和治療,癥狀得以緩解。
在今年3月12日的一份醫學心理檢測中,廣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委員會也將該組織和廣州市心理援助中心合作,進一步健全未成年人保護法,確保現狀得到進一步改善。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記者:
支持林城方您的倡議,大家是不是同意?
林民將
在這些年和這些學生打交道的過程中,班主任李燕玉也體會到了心理疏導和心理治療在未成年人成長中的重要性。她有兩個兒子,老大讀初一,老二讀初中。兩兒子分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時常和父母發生沖突。經過調解,兩個兒子和父母達成共識,在父親看來,兒子已經有一定的自我約束力了,他不再是“留守兒童”了。
10月19日,在“云棲霞工作室”和“云棲霞工作室”兩名學生的家庭中,記者也了解到,不少未成年子女都有了自己的電子設備使用。在廣西12355青少年服務臺,一名16歲的中學生,在長寧一中讀初一。“我今年正好讀高二,在我媽媽眼里,我媽媽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網癮患者。她對手機很嚴格,周末不讓我碰手機,每次都是在我和爸爸出差回來后,為了聯系,才把手機給我。”一名大一的學生小趙說。
記者調查發現,學生家長沉迷于手機游戲,或是對孩子缺少陪伴,對孩子缺少管教,孩子的手機游戲行為最容易上癮。
青島二中一名學生家長馮先生,陪孩子玩游戲不想讓孩子沉迷于虛擬世界,卻因為擔心影響學習,一有空就帶孩子外出,讓孩子盡情地玩。可是孩子卻不想做作業,一回家就玩游戲,家長無奈之下只好沒收手機。
“手機對孩子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手機,是我們家長的課題。”家長廖老思,說。
在他的《中學生玩手機的教育研究報告》中,也提到過,孩子如何在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得如何,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這些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他指出,孩子如果希望能通過手機來獲取更多的知識,那么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1. 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受“斯賓塞”的影響,情緒起伏波動大,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人事物常常感到不滿意,所以選擇從外部去了解。其實從內心來看,孩子是需要家長幫助的。
所以家長平時要多觀察孩子的一些行為,多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多問清楚孩子喜歡什么,關心什么,
幫助孩子確立目標,樹立理想,讓孩子實現理想。
2. 跟孩子做朋友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家庭成員,家長要通過日常跟孩子的相處,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
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如果孩子喜歡烹飪,就可以投其所好,讓他學一門技術,換一個好一點的環境,也可以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讓孩子慢慢的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3.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的興趣愛好往往很廣泛,所以家長要多觀察孩子對什么感興趣,并有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而不是只有學習這一件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多抽時間來陪伴孩子,或者是讓孩子去參加一些娛樂活動,讓孩子的興趣愛好能夠逐漸轉移到其他的興趣愛好上,這樣才能讓孩子擺脫對游戲的沉迷。
而家長要做的就是用正確的方式幫助孩子戒掉網癮,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要讓孩子陷入網絡游戲中不能自拔。
總結:
很多孩子沉迷于網絡游戲是因為缺少家長正確的教育和陪伴,家長一定要知道孩子沉迷于游戲的原因,而且方式有很多種,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家長的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