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青少年心理輔導機構的咨詢電話里,很多媽媽反映,孩子初一,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比如說,早上賴床,喊半天不起床,一喊一起床,就各種借口拖拉,怎么催都不肯回學校。這種情況,幾乎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為什么會這樣呢?
孩子為什么一提上學就煩躁、發脾氣?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厭學,不愿意去學校,家長無計可施,就是打罵、講道理,好說歹說都不行,最后搞得親子關系極度緊張,搞得孩子更加無法上學了。
那么,孩子厭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孩子厭學,是有多種表現的,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孩子退學了才算有了厭學情緒:
1、輕度厭學:
主要表現為不喜歡學習,對學習有抵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下不完成作業、抄作業或者應付學習、做事比較馬虎,經常抄作業或者應付學習,作業完成不好,經常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甚至打罵。
2、中度厭學:
將思想上的抵觸,付諸行動,出現上課不聽講,經常出現遲到甚至曠課等違紀現象,人際關系也會隨之出現問題,不再是尊重師長,團結同學的好學生了。
3、高度厭學:
有思想和行動,發展到了心理問題,對學習充滿了恐懼,心理上十分自卑,不愿再回到學校,不敢面對老師和同學,這類學生往往會休學或者退學。
不同類型的學生,表現雖然有差異,但是都會對成績產生很大的影響。
那么,身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幫孩子們懸崖勒索,讓他們能夠重拾對學習的信心呢?
今天給各位家長推薦一個方法:溯源法。多和孩子溝通,找到孩子不愛學習、懼怕學習的理由,然后用我們的行動幫助他們。
01
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原因】:不了解自身優勢
在高中的時候,班里一位同學早早就輟學了。跟他接觸的不多,只記得平日里大家學習的時候,看他埋頭學習也很認真,可以感覺到他學得很吃力,只是考試每次都在班級后面。
他也有很強的自卑心理,整日的埋頭學習,讓他沒有功夫思考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潛能。后來,他總是給其他同學說自己不是塊學習的料,開始混日子了。
每個學校都有這么一類學生,他們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根源在于,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評價不夠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認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
【對策】
在中學階段,發現并實現潛能,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幫助,根據自己的豐富的人生經驗,提出一個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跟著興趣走,通常興趣所在就是優勢潛能所在。但這里有個前提是,要盡量留住“最好的資源”。
只有讓學生有機會去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才能對未來有所期盼。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當孩子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時,他的注意力就會從“最好的選擇”上轉移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
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態,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是保障學習效率的前提。
因為人的精力有限,思維與情緒保持一定的距離,心情保持一定的積極,才能有更好的精力去學習。
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自我調節,讓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才能減少對學習的抵觸心理,從而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孩子的學習心態來自家長的用心培養。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以下幾點表現,就要注意了。
● 想讓孩子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家長要以身作則
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去看電視或者玩手機,可以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自己也拿起書本或者手機看書,這樣孩子就會認為學習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情,也不容易專心。
● 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家長首先要起到帶頭作用,想讓孩子愛上學習,自己必須先做到養成閱讀的習慣,這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和成長非常重要。
● 家長要做好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在孩子面前,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果家長有閱讀的習慣,孩子也會受到這樣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
● 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閑暇之余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如果孩子喜歡閱讀,家長可以有意識的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書籍,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也可以適當的放一些孩子喜歡聽的音樂,或者是去參觀博物館等等,將孩子的興趣愛好轉移到文化課程中來。
● 家長要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生活,參加社會活動,多給孩子買一些書籍、故事書等等,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豐富多彩,使得孩子的眼界變得更加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