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這可能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那我們該如何幫孩子更好的成長呢?孩子不聽話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是我朋友的孩子今年2歲,孩子的爺爺奶奶都來給我們送到了國外,父母在國外定居,他們是非常的方便,沒什么時間管孩子。但是自從孩子開始上幼兒園后,父母就不愿意再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媽媽和爸爸,只要孩子一哭就馬上給孩子塞個尿不濕,讓孩子學會穿衣服,洗洗干凈。
那么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改掉愛哭的毛病呢?其實你需要知道孩子為什么不聽話。這和你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系。
1、缺乏教育的自信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愛哭就是“嬌氣”“沒教養”,這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使孩子在面對困難時變得焦慮、膽小、自卑,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因此,不要再對孩子小時候的哭鬧抱著“一味退讓”“順著孩子”“慣著孩子”“滿足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成長發育并沒有停止,當大人越來越不能滿足孩子需求的時候,孩子的獨立意識就會出現了。
2、總是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孩子沒有滿足自己需求的時候,很多家長就會說“你再哭,再哭就不要你了”,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會養成孩子依賴性、沒有主見。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孩子沒有面對“父母”這個身份,對父母形成依賴的時候,會深深地依賴父母,父母將是一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但是到了青春期,如果在父母面前表現出來的是“撒嬌”、“慫”、“窩囊”,那么等孩子大了,自然就會出現一個“叛逆期”。
3、總是被否定
有的家長經常被孩子罵“笨”、“傻”、“蠢”、“笨”、“傻瓜”等等,在孩子的心里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笨蛋,是個不聽話的”之類,導致孩子的自信心很差,心理發展也會出現扭曲,甚至有的孩子會想,我真的是個廢物,可能是個壞孩子,以后是個壞孩子。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否定孩子,這會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擊,也會讓他認為自己真的很笨,做什么都做不好,自卑、膽小、懦弱,不喜歡說話,不敢表達自己,或者與人交往時唯唯諾諾諾諾。
很多家長對孩子說“不”的時候,自己心里就不痛快,忍不住罵孩子“笨蛋”,甚至把自己吼孩子,給孩子貼上“膽小鬼”的標簽,其實這樣的方式是不對的。
3、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里,孩子每時每刻都在觀察和模仿父母。
如果父母是個言行不一、不可理喻的人,孩子又怎么能去尊重和理解父母呢?
在日常生活中,當遇到孩子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行為時,我們需要先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楚,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自己的行為。
4、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如果孩子和父母頂嘴,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有一次孩子的班上有個孩子,她考試成績不太好,被老師當成了班上的倒數第一名,回到家里,她把試卷拿給媽媽一看,媽媽看到分數不高,立馬就批評她:“都怪你,媽媽不幫你管你。”
其實,孩子成績差,有很多原因,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媽媽看到孩子成績差,就會覺得孩子一無是處,沒有得到父母的愛。
因此,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媽媽可以把這種情感說出來,讓孩子明白自己是被愛著的。
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孩子,我知道你不喜歡我這樣做,但是你這樣說話媽媽不舒服,你可以跟我說說自己的感受。”
只要媽媽表達出來對孩子的愛,讓孩子知道自己被媽媽理解了,被尊重了,孩子內心也會平靜下來,以后面對矛盾也不會再這么暴躁。
孩子在和媽媽溝通中,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的內心也會得到了一份溫暖和安全感。
04 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在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交流是最重要的任務,但是,有的父母卻習慣性地說:“你再這樣,我就不管你了!”
這種處理方式,真的好嗎?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不接納嗎?孩子的感受也會深受壓力的影響嗎?
當孩子跟我們反饋,他在表達自己的時候,我們真的愿意聽嗎?
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教孩子如何去表達自己,也要及時接納孩子的感受。
讓孩子多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要多肯定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明白,在某些事情上,只有被認可,他才會得到真正的支持。
05 建立邊界感
當我們知道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更多的自由,而不是為了監視和管教。
邊界感是他們與父母的邊界感,也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得以突破自己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