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少年心理咨詢師、貴州電視臺特約心理專家 |貴州電視臺哈爾濱衛視首席心理專家、貴州財經大學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陳雨丹,近日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何家長要陪著孩子用手機刷短視頻,再用耳機聽音樂。
短視頻對青少年危害巨大
沉迷短視頻對青少年危害極大,不僅占用大量的學習時間,還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危害學習、生活。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4月9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杜絕帶入課堂,學校需加強手機管理。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社會熱議,不少人反映學校對于手機管理的態度和做法,引起了家長的不滿。
許多家長認為,對于學生而言,手機并不是影響學習的主要因素,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更重要的是能夠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和陪伴,在課余時間玩一會兒手機游戲放松一下,才是對他們最重要的事情。
同時也有家長表示,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是一個很大的考慮問題,孩子也需要與人交流、鍛煉,如果只是靠手機,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肯定是不利的。
那么面對這些建議,家長們能否接受呢?對此,不少家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支持方式:
支持方式:
1、 家長希望采取類似于“強制沒收”的方式,
來實現孩子的手機訴求,希望孩子能夠理解家長的做法。
2、 家長想通過強制手段讓孩子遠離手機,得到一個更好的效果,希望可以采用類似于“直接沒收”這樣的方式,來解決孩子玩手機的問題。
3、 看到孩子沉迷手機,家長認為這是孩子的問題,但很多時候,這是家長自己的問題。家長越想看到孩子玩手機,就越看到孩子迷戀手機。
4、 家長不懂得控制孩子玩手機,孩子沉迷于手機后,就會無暇學習,就會形成逃學、厭學、甚至輟學的現象。
那么,如何對待孩子玩手機這件事情呢?有以下幾點建議:
1、 家長要起到榜樣作用
要想讓孩子減少玩手機的次數,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身作則,父母在孩子面前盡量減少玩手機的頻率。
如果家長總是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孩子要想玩手機的欲望就更加強烈。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好榜樣,在孩子面前盡量減少玩手機的次數。
2、 制定規矩,嚴格執行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對很多事情有好奇心,家長們就要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給孩子定下規矩。同時制定了規矩以后,一定要嚴格執行。家長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規矩,但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 要遵守規矩,家長不能用暴力的手段去解決問題。
第二, 家長要做到榜樣,家長要按照規矩行事。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更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游戲。
第三, 家長要尊重孩子,與孩子制定規則,只有規則制定出來,家長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約束,也不要任由孩子的心理,在不理智的誘惑下成長。
第四, 要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多跟孩子溝通,加強孩子的理解能力。家長要做好溝通,要有耐心,要理解孩子,多傾聽孩子的內心,尊重孩子的想法,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孩子自律性強,不會沉迷于手機,手機,不是游戲機,不是智能手機,它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
第五,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家長要重視對孩子進行自我教育,提高孩子自我約束的能力。家長要以身作則,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因素。
手機給孩子帶來的危害
1、影響孩子的學習。
孩子在課堂上沒有專心聽講,只是做小動作,或者低頭玩手機,勢必會對老師講課的內容不感興趣,更會對課程內容缺乏理解,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久而久之,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學習就會變成一種負擔。如果一個孩子長期處于“假裝學習”的狀態,那么就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孩子的成長不僅對他的學習成績有所影響,也會影響他其他方面的發展,比如學習興趣降低,情緒管理失控,出現攻擊性行為等。
2、會導致孩子的性格暴躁。
孩子長期沉迷于手機,那么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特別是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有一定的影響,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的性格是暴躁的,在人際交往中會有這樣一個誤區,就是總是沉迷在手機里。當別人和自己的孩子說話時,孩子總是會看下面的。如果不方便的話,他們也會立刻把手機拿出來。
3、 容易導致孩子沉迷于游戲的虛擬世界。
手機里面的游戲是沒有辦法與現實生活相比的,如果孩子沒有辦法將手機拿出來,他們就會將自己的心門關上,長時間的接觸手機,很容易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嚴重的話還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暴躁,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孩子自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