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視頻專題5:內(nèi)心的脆弱
視頻來源于紀錄片《拯救大兵》
男孩Hailey從小就是一個十分優(yōu)秀的孩子,因為成績優(yōu)秀,所以父母希望他能考上一所當?shù)刈詈玫母咧?于是爸爸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便對他進行了各種比較,最終爸爸給孩子設(shè)置了絕大部分的目標,包括要進重點班、跳級、前五,還有在學校就要去補習班、做奧數(shù)題。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這個過程中,Hailey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學習成績一直是全班第一,備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歡,但是在初三這一年,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就在即將要高考的時候,他因為壓力過大,而產(chǎn)生了輕生的念頭,最終因為失去了寶貴的復習時間,被痛苦和心靈所折磨,最終選擇了自殺。
類似的案例有很多。
很多孩子因為焦慮、緊張,可能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
比如:
前段時間,就有個新聞上了一個孩子因為壓力大,突然跳樓自殺的。
在四川瀘州的一個醫(yī)院,有一個十三歲的男孩,父母在家還沒有注意到他。
他在遺書中說:“每次想過自殺,都不知道怎么活下去。”
而其中最讓父母揪心的一幕,就是他寫道:
“我曾經(jīng)看到一句話說,“死掉的血,才是最好的生命。”
他在遺書中說:“每次想死掉,都覺得死后如果沒人再救我,那天我會想著離開這個世界。”
遺書的開頭,寫道:“他們?yōu)榱松?離開了我。”
看著遺書中的字跡,讓人心酸,讓人難過。
他是個孤兒,只是因為懂事的兒子,不是因為懂事的女兒,而是因為懂事的兒子。
讓人心疼的是,他的遺書最后寫道:““我和你一樣,都是一個14歲的孩子,都是一個花季,都有可能毀在一個不懂事的年紀。”
3
中國孩子最需要的,不是一句“將來,我一定會好好的”,而是“我自己會一直努力,一直在為以后的生活努力”。
前幾天,深圳一位爸爸在陪孩子寫作業(yè)時,因孩子看不懂事,急著想發(fā)火時,也拿起了手機看了幾分鐘,沒想到孩子真的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哭著喊著說:“爸爸,你別走,你不要回來了,你不要親我!”
孩子之所以會在過年期間哭著喊著要手機,就是因為他看不懂事的模樣,也不知道將來要干什么,爸爸心里想的是:“你別走,你別走,你別走,我想帶你去深圳!”
然而,“爸爸,你別走!”
他立刻放下手機,抱著孩子,蹲下來跟孩子說:“你不要玩手機,要出去玩。”
孩子瞬間淚如雨下,再也忍不住哭著喊著要玩手機了。
這一幕,給我的感覺太真實了。
我們的孩子,都是活在當下的,他們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們也是一個有思想的個體,有自己的意志,我們只能尊重他們的選擇。
而手機就像一把刀,能傷害孩子,也能幫助孩子,關(guān)鍵在于如何使用。
讓手機成為孩子學習的助力,而不是孩子成長的阻力
如果我們的孩子沉迷手機,我們應該怎么做?
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們一部手機,讓他們玩,父母自己慢慢適應。
但當孩子到了青春期,他們就開始拒絕跟父母交流,不再跟父母分享交流,甚至把手機當成了自己全部的玩具。
這個時候,父母必須要審視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把孩子全全充當了一個可以分享的對象。
是否把孩子全全當成了一個可以隨便聊的對象?是否忽略了孩子內(nèi)心感受和真實想法?
是否我們一開始就對孩子的內(nèi)心和需求做出了限定,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忽略的,給孩子一種錯覺,自己被忽視的感覺,孩子長大之后也會變得敏感多疑,被他人情緒所控制。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如果他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需求長期沒有被滿足,他們就會通過撒謊、逃學、亂砸東西等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這個時候,如果父母態(tài)度強硬地給孩子買東西,或者是強勢地對孩子進行物質(zhì)獎勵,比如孩子多吃了一些,或者是孩子多穿一些,或者是孩子不愿意穿衣服的時候,父母也會采用金錢獎勵的方式,要求孩子必須穿上想要的衣服,那孩子會很大概率的去模仿父母的行為。
· 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在小時候缺乏安全感,因為沒有得到父母的足夠的愛,孩子就會對生活缺乏安全感,他們對外界充滿恐懼,他們會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父母的關(guān)注。如果孩子在外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父母又怎么能夠看到孩子內(nèi)心的恐懼呢?
· 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xiàn)性格孤僻,從一定程度上說,就是父母缺乏安全感所造成的,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生活中沒有人愿意和他們交流,總是在他們的身邊晃蕩,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孩子會變得不愿意和他們溝通,甚至還會封閉自己的內(nèi)心,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