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能僅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出發,而應考慮如何讓它發揮價值。在“小六人”案例中,心理健康咨詢師要盡量針對青少年患者家庭開展。心理咨詢也不是心理的治療,也不僅僅是治療,還要治療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還要廣泛。如果家庭能夠給予孩子有效的幫助,這就會帶來正面的影響,讓孩子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甚至是抵抗抑郁癥的侵襲。
在這些案例中,咨詢師要注意維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感到痛苦,沒有從困惑中走出來,他也無法走出來。”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而不是社會的花朵,他們有自己的未來。我們需要尊重他們的選擇,信任他們,理解他們。他們會幫助你從錯誤中走出來。如果把他們看做是一棵脆弱的小草,沒有自我約束力,沒有獨立思想,長成一棵小草,最終可能會成為一棵參天大樹。”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是一位心理咨詢師的真實案例,看似是悲劇,卻喚醒了我對孩子的理解。
那是一位患者的母親(文章開頭中的母親)的自述。
我的孩子小光今年初一時就出現了網癮,沉迷于游戲不可自拔。當時的我也沒當回事,覺得只是孩子沉迷于游戲,而已,并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直到有一天,我無意間翻閱了一篇文章,才發現,原來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期。他們的性情如何,其實并不完全取決于父母如何管教。
如果父母能懂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就能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幫助,而不是被動的推開孩子。
我特別欣賞這位母親,她是一位教育學家,也是一位作家。
如果她能夠把孩子視如己出,把孩子當作朋友,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就能夠把孩子的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正如她所說,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長的耐心,需要家長做到“閉上嘴、靜候無事”。
那些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會從哪些方面面去努力呢?
01
關閉嘴
許多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十分焦慮。
他們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或者為了讓自己快速提升自己,給孩子安排各種補習班。
但是,孩子卻表現出了不耐煩、不想聽的狀態,父母開始生氣了。
他們會將自身的焦慮轉化為對孩子的高期待,不斷地催促孩子“你要好好學習”,給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不得不做出妥協。
而這個時候,父母的焦慮,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煩躁,甚至連原本會做的題目也會更加錯誤百出,越發“不想學了”。
02
接下來,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正確的樂趣,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幫他從學習中找到成就感。
激發孩子內在動力的最佳方式,就是讓孩子在生活中找到能讓他們感到愉悅感的活動,這樣才能讓孩子長久地保持這種狀態。
也就是說,父母要盡可能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是有愛的、安全的,是充滿希望的,也是有力量的。
這個過程自然而然,父母就會感受到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內在的成長,并且找到適當的方法,讓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這個成長的快樂,不至于產生負面情緒。
比如說,有一次我兒子說要買一個平板電腦,但是我沒有給他買,第二天就不想去上學了,我就帶他去買了平板電腦。
結果,孩子很痛快地答應了,并且開始好好學習了,不用我再操心了。
所以,教育孩子,請不要太著急,不要讓孩子為了上網課,而為了這些上的培訓班。
03 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上網課,你就在旁邊陪著,做自己的事,不要老想著指揮孩子。
還有的父母會因為孩子上網課不認真、不認真、不自覺,就自己在旁邊看電視、玩手機、打游戲,這種行為,是極其不利于孩子學習的,除非孩子主動。
其實,我們父母若能在孩子學習的時候,陪伴在孩子身邊,那么孩子對電腦的注意力就會下降。
我們孩子在上網課的時候,我們在旁邊可以看書、做家務、洗衣服、做手工、給孩子講故事、做智力開發等等。
我們的孩子只有在不斷地練習、重復的過程中,才能鍛煉他的思維能力、意志力、專注力、執行力、獨立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在上網課和寫作業時,都可以得到提升。
有父母的陪伴,孩子才能有一顆完整的心,才能勇敢面對人生的困難和挑戰,才會努力學習,愛上學習。
3.孩子主動思考
現在的孩子,在學習上有求必應,但是上網課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新知識,無論是自學還是學習都是為了考試,所以上網課很容易,但是有的孩子就是為了逃避學習,根本沒有辦法真正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那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主動思考能力呢?
首先要從他們感興趣的事入手,家長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自己去探究網絡這個世界,家長要把孩子當成一個有思想的、有思想的、有感情的人,然后就是要通過聊天,把孩子的想法跟他溝通,從聊天內容入手,再慢慢引導他改變他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