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熱線電話:8804975536778
近日,“學生因抑郁癥導致自殺”的消息引起關注。一位在校老師的高度關注和警惕也“觸目驚心”。
老師:孩子“最近是否需要就醫”
學生:開學已經一周了,而且擔心會出現什么情況,請問我可以給家長什么建議?
學校方面:請到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疏導,對于確診精神類疾病,確診心理疾病、焦慮癥、強迫癥的孩子,盡量進行系統科學的心理干預。
最近一次,張梅老師上了熱搜。
河南鄭州一名15歲的女孩,在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住院治療時,竟然發現自己意外死亡。醫生通過電擊急救,讓女孩確診抑郁癥。
女兒寫下遺書
爸爸發現女兒寫錯字時,崩潰大哭。
一邊打電話向警察、親朋好友求助,一邊拍視頻向專業的心理輔導員求助。
在網上詢問找到病因后,女孩表示抑郁癥并不像媽媽說的那樣嚴重,只是爸爸從小對她比較嚴格,打了她兩次,甚至把她扔掉了出門。
后來,經過醫生診斷,發現女孩的抑郁癥與爸爸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系。
當時,爸爸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嚴格,而媽媽又比較溺愛。孩子因為抑郁癥休學在家,也沒有接受治療。
家人后來在一個電視節目中說:孩子抑郁癥的時候他爸爸陪著他一起去看,我在網上查資料,最后在網上找了很多這方面的書籍,最好的一本書是《戰勝抑郁癥》,最后又是《戰勝抑郁癥》,讓孩子開始閱讀。
在這本書中,作者談到了如何應對抑郁癥,幫助孩子改善抑郁癥的方法。
《戰勝抑郁癥》就是通過讓孩子去掉網癮,去做一些與網絡有關的事情,讓他的生活有更多的空間,讓他的內心有更多的力量。
01.對于抑郁癥的孩子,父母應該怎么做?
第一,父母對于孩子的問題要有一定的了解。
很多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就是自己的孩子就是學習不行,于是他們對孩子的態度非常的強硬,希望孩子能夠馬上達到自己的期望。
可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對于抑郁癥的孩子來說,他們很難去相信父母說的話。
只有當父母對抑郁癥的孩子表示理解和認同的時候,孩子才能夠聽得進父母的勸導,當父母對抑郁癥的孩子表示理解和認同的時候,孩子才會聽得進父母的勸導。
第二,父母的教育方式要調整。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總是把“你怎么這么差勁”“你是不是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么多么乖巧”等等之類的話掛在嘴邊,這些都是非常消極的態度,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很差勁。
這樣的教育方式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父母對于孩子來說應該是一個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要像對待朋友一樣的對待他們,這樣孩子才能夠敞開心扉的與父母分享自己的內心想法,而不是一個冰冷的人。
第三,父母要做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在孩子的眼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說要想讓孩子有良好的品德,父母也要做好榜樣,這樣孩子才會以父母為榜樣,朝著父母想要的方向發展。
3、正確引導孩子
讓孩子認識到錯誤是最好的方式,父母要給孩子改正錯誤的勇氣,也要引導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認識到錯誤,下次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會主動的做出正確的選擇。
很多父母在發現孩子犯錯后,都喜歡使用強硬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對于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會強制要求孩子改正,但是這樣的方式往往是不正確的。
正確的方式是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原因,然后用一種溫和的語氣對孩子說:“寶寶,媽媽現在想吃糖,你是因為不想吃才能吃的嗎?還是想現在吃完才可以吃呢?”孩子就會覺得很爽快,自然而然會乖乖的按照父母的方法去做了。
2、把孩子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許多父母總是想把孩子的事當成是自己的事,比如最近剛剛和朋友發生的沖突,父母就會把孩子的事當成是自己的事,并且總是拿孩子當做是自己的事。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相信自己,父母的話在自己耳邊,孩子不聽,父母就不會對孩子有任何意見,孩子就不會聽父母的話。父母總是覺得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替孩子做決定,孩子就會不聽話,甚至與父母對著干,讓父母生氣。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把孩子的事當回事兒,不把孩子的事當回事兒,你就永遠不懂孩子。孩子不聽話,一方面很可能是父母生病了,另一方面可能是孩子想讓父母知道自己的病,可孩子說出來的話并不是父母真正要關心的。所以,如果父母不愿意改變自己,總是將孩子的事當成是自己的事,總是拿孩子的事,而不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反而就會導致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溝通。
2. 不了解孩子的感受
其實,家長們也不愿意傾聽自己的孩子,他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只知道自己說了,沒有聽他們的話。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