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中,心理專家和家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向以及如何進行心理衛生教育、心理咨詢的具體方法、過程、目的、方法等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李興艷教授還分析,目前社會上流行的“讀心術”,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我知道你遇到什么問題了”“我知道你有什么想法”“我知道你遇到什么問題了”“我知道你有什么感受”“我知道你想怎么做”……這種看似沒有關聯性的教育,其實也是有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
李興艷說,這套系統當中,并沒有告訴處于抑郁情緒中的孩子,應該如何應對自己的情緒,更重要的是,在面對抑郁情緒時,應該如何表達出來。
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可以通過傾訴緩解內心的壓力,也可以通過寫日記或繪畫的方式,將壓抑的情緒抒發出來。這對于他們的情緒健康成長是有幫助的。
專業心理咨詢師表示,如果孩子可以做到以下這4個步驟,建議家長可以嘗試一下。
1. 當孩子情緒比較嚴重的時候,家長要懂得帶著孩子去看醫生,尋找合適的辦法,不能靠自己的主觀判斷。
很多時候,抑郁癥患者都不愿意說出自己抑郁的原因,但是家長卻不愿意將孩子的情況和抑郁癥關聯在一起。其實家長們不愿意將孩子抑郁癥的原因歸結為孩子太過于優秀,然而作為家長的我們卻不應該將抑郁癥和抑郁癥聯系在一起。
這種情況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多患者在患病后也會向專業人員求助,得到的回應往往都是父母比較敷衍了事的,甚至是父母覺得這是沒什么的。
有一部分人會覺得抑郁癥和孩子調皮搗蛋是一樣的,畢竟都是些孩子,所以父母并沒有什么可講的。實際上有一部分人,對于抑郁癥有一個誤解,認為只要孩子還在學校就好了,沒必要那么焦慮,他們就不會被欺負了,也就不會再被別人欺負了。
但其實在你身邊的孩子也會被欺負,所以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也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視,因為在外面的時候也會有被欺負的感覺,而且在外面的時候,孩子受到了欺負也能夠得到安全感。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