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課題組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北京心理咨詢師
北京市特級教師
北京心理咨詢中心附屬小學中心副主任
特殊教育課程總長
北京康安醫院心理治療中心副主任
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副理事長
中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會委員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頒布《關于構建個性化兒童心理健康評估體系的建議》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兒童是家庭教育的基石,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石。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僅要為兒童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更要了解兒童的心理,以“心態、方法和意念”教育兒童。
心理學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是一種在兒童早期教育中的潛移默化、潛移默化和完全一致的教育影響,這種影響作用極其重要。
那么,家庭教育的“核心”包括什么呢?第一個核心是兒童的感知覺,包括感覺、知覺和知覺;第二個核心是兒童的性格,包括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學習習慣”;第三個核心是父母的教養方式,如同成人所說的“有教養”,教養方式的核心就是父母待人接物的態度、方式、理念、行為。
這是教育的核心,也是現代社會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部分。
其實,人與人的交往能力是可以通過與他人相處互動培養的,這就好比與他人溝通交流是同樣的道理,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建立和促進和發展的能力,也是人們適應社會變化發展的能力。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為孩子的“感統失調”做一些干預。
第一,
讓孩子學會自理能力。
孩子與人交往能力的高低,也與他的人際交往能力有關。
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很多時候都是通過父母遺傳自父母的。
如果一個家庭中,父母雙方經常抱怨、吵鬧,而這個孩子往往是比較沉默的。
孩子很容易變成一個情緒控制能力差,容易被人排擠的人。
同時,父母經常為孩子代勞、挑剔,這也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
第二,
孩子容易逃避責任。
我們經常說,不打不成才,說的就是不重視孩子教育的父母。
我們之所以稱之為“不重視孩子教育”,其實是因為它太過于強調了孩子的行為,而忽視了孩子的責任感。
我們會發現,很多成年人生活中很忙的人,因為工作的關系,很少會主動去管孩子的學習,或者說很多家長會因為工作的關系,疏于對孩子的管教,讓孩子失去很多的自由,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往往會非常缺乏責任感和擔當。
第三,
太溺愛孩子。
當我們把一切都安排好,再加上一些外在因素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為父母對于孩子的要求太高,而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以為父母對于他們的好,就是無條件的付出,就是他們想要的。
所以我們對于孩子的管教,經常是指責、批評和抱怨,這讓孩子形成了一種認知,父母對我的好,我是為了他們的面子,我如果表現好了,我會覺得他們可以不喜歡我,所以我必須要表現出好孩子,如果表現出不好的樣子,他們就會認為我不好,所以他們對我這樣的態度。
而這種方式讓孩子認為自己很糟糕,他們非常討厭我,我很笨,我是一個不行的孩子。
第二,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讓孩子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所以他們不得不外化,通過自己來證明自己是一個不行的人,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優秀。
第三,自認為不優秀的孩子,往往會把自己失敗的原因歸結于社會,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理解社會上的辛酸和失敗,所以孩子才會走到這一步,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第四,自卑的人,往往都是自我比較低價值,看起來滿身缺點,讓人很無奈,覺得沒辦法。
第五,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是一種傷害,如果家長身上都有缺點,那孩子也很難改變。家長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孩子變得非常自卑。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變得非常沒有安全感,對任何人都會有懷疑,充滿攻擊性,也可能會有嚴重的焦慮。
第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但不能簡單粗暴地進行恐嚇教育,更不能將孩子推給家長,有的家長會大聲責罵孩子,這些都可能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第七,孩子對自己有負能量,無論什么樣的人,身上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我們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從家長的陳述中,得知孩子的長處和短處,用同理心,客觀的去看待孩子的優缺點。
第七,允許孩子犯錯,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犯錯,家長不能把錯誤都推給孩子,必須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學會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引導。
第八,當孩子因為不滿意而受到責罵時,家長可以用啟發式提問的方法,引導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改正錯誤。
第九,如果家長能夠放下身段,當孩子犯錯誤后,不要劈頭蓋臉的責備,家長的批評只能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話要說得越少越好。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