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暴躁易怒
叛逆期暴躁易怒
叛逆期持續時間通常較長
16歲少年正處于青春期,青春期為少年的身體快速發育,但他們的心智還不成熟,對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還是非辨別能力還較差。
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對于社會上的很多事情都處于懵懂狀態,對于成年人的世界充滿好奇,在他們眼中,什么都能做的很好,自己也是從童年長大的,沒有什么煩惱。但是如果這個階段,孩子沒有經歷過挫折,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情緒也會受到影響。
特別是很多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成績,而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這樣的家長也許生了個機器人,但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卻會造成一定的傷害。
3.
破壞親子關系
經??吹胶芏嗉议L埋怨孩子沉迷游戲,可是卻不知道是自己親手毀了孩子,導致孩子在現實中沒有任何快樂可言,這個時候就會找各種各樣的借口讓游戲代替自己,長此以往下去,不僅傷害了孩子,還可能會毀了孩子。
家長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遠離游戲呢?
1.
1. 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
很多家長自己本身就是手機迷,整天手機不離身,卻要求孩子遠離手機。試想,作為家長自己都無法抵制住,又如何要求孩子遠離手機呢?如果你每天機不離手,卻希望孩子遠離游戲,請問你要求孩子遠離游戲嗎?
家長們不妨試著從自己做起,下班后將手機調成靜音放好,只看書,只用半小時后,放下手機,和孩子聊聊天、談談心。當然,如果你有時間,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游戲廳,游戲廳玩一會兒,讓孩子覺得現實生活更精彩,讓孩子的情緒能得到釋放。
2.
家長以身作則,減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的頻率。
你的孩子不想看書的時候,你就拿起一本本書在他面前看,他就會跟著你一起看,當你覺得看書太累了,玩手機沒意思的時候,孩子就會跟著你一起玩。
所以,想要孩子少玩手機,父母就應該多陪孩子,多陪孩子玩,玩的時候陪孩子聊,聊聊天,說說說自己的感受。
3.
規定晚上玩手機的時間。
因為孩子也有小時候,自制力較弱,如果我們不給孩子規定玩手機的時間,孩子就會一直想玩手機。所以,我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就要規定孩子玩手機的次數。
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玩手機,就會直接搶過來說:“你怎么又在玩手機,你信不信我抽出來接電話?”
我就問父母:“你家的孩子多大點事?”
父母說:“才一歲?!?/p>
我說:“你的孩子才三歲呢?!?/p>
父母說:“你的孩子才三歲。”
我接著說:“我家的孩子才三歲?!?/p>
父母說:“那我就讓他玩兩三歲的時候吧!”
父母說:“你就讓他玩十五分鐘?!?/p>
父母說:“等他大點了就好了?!?/p>
在父母眼中,孩子一直玩手機很正常。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成年人的孩子,已經懂得使用手機和電腦的好處。
而手機,只是一種娛樂方式。
只是,它并不是渾水,它更像是一個冰冷的存在。
它會在那些孩子需要與人面對面交流的時候,成為一種打擾。
這種打擾,體現在父母無意識的回應里,成為一種“紅燈”的信號。
那么,父母應該怎么樣正確地對待孩子的玩手機?
1、不帶手機或帶老人機上學,不接受孩子反駁。
很多人都說,這個世上最不靠譜的父母就是,下班后看著孩子拿著手機,玩著游戲,不關心孩子在學校里過著什么樣的日子,只是跟著孩子說說,“作業寫完了嗎?”“今天的測驗成績出來了嗎?”
卻很少關心孩子內心的想法。
孩子更愿意跟父母分享他的世界,在他迷茫的時候給予指引。
在他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告訴他:“人生很長,不要浪費時間?!?/p>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多陪伴孩子,讓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
他快樂的時候我們可以一起玩,看電影,做運動,我要讓他知道,不管做什么都要去快樂,去擁有快樂。
他對自己要求很高,對未來的目標很高,但是很多時候,面對困難的時候,他選擇了逃避。
4.為什么家長不逼迫孩子學習?
因為學習給他帶來痛苦,他會覺得痛苦,所以他自然會選擇逃避,也就表現出來厭學。
你說孩子懶,還是愛學習呢?
家長“懶”一點,孩子就能勤快一點。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想孩子吃點什么,買什么玩具,什么都可以,但是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在學習中獲得樂趣,而不是一味的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