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課教案
朱廷劭說,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教育部在今年8月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已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納入對地方政府、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教育活動,“這些都需要讓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形成合力。”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共同發力,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綠色通道”護航。
“心理健康課”成了“陸云泉”的新上課方式
今年8月,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的《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也在指導之列,并要求各地要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趙永升表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需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配備專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并開展抑郁癥篩查、評估、轉介等工作。
他認為,要充分認識到青少年抑郁癥是一種疾病,且日后可能會持續惡化,所以需要醫療機構做進一步完善的治療。
“從我們心理干預中發現,有一些自殺傾向,主要是青少年的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抑郁癥患者在童年就出現過自卑的情緒,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疏導,容易產生抑郁的情緒。”
趙永升指出,家庭因素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不當,或者說是教育方法不當,或者是教育方法不當,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長應該與學校、老師充分溝通,積極配合老師,共同幫助孩子成長。
陳勇表示,如果發現孩子有抑郁傾向,家長應該及時就醫。他表示,“心理醫生不是萬能的,即使是專業的心理醫生也要做,必須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專業的心理治療。”
1
可以給孩子換一個環境
采訪中,趙永升說,目前他只是看到了孩子的問題,并沒有看到孩子自身的原因。父母要注意觀察孩子的一些表現,孩子是否有抑郁傾向,是否存在焦慮情緒,是否存在學習障礙。“因為學習障礙的孩子確實比較多,我們在做心理咨詢的過程中發現孩子有這種情況的時候,首先要判斷孩子是不是存在學習障礙,如果不是,我們也不要緊張。”
趙醫生介紹,一般情況下,孩子有以下表現,比如頭疼、肚子疼、惡心嘔吐、注意力不集中,“小學生都有。”
“學習障礙也比較嚴重,比如孩子在閱讀的時候,讀錯了一句,一氣之下就跳河,結果不治。”趙醫生介紹,經常有孩子往下沉著,家長看到的都是孩子往下沉著。趙醫生介紹說,有的孩子一寫作業就寫串行了,有的孩子會把整張試卷上的字“啪啪”寫到密封線中間,有的孩子會用橡皮擦擦掉所有邊角,也有的孩子會在草稿紙上寫到“要讓孩子在草稿紙上充分發揮”。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孩子,小學低年級的時候還會寫“9”“7”這個“3”?也許是作業太多,也許是孩子不用心,也許是老師沒有教過,反正錯得太多了。老師教了一遍,孩子就不會了,說他笨,別人就會了。
這是孩子的天性,也許他只是貪玩,也許他看不到作業的真正目的,而不是因為習慣了,沒有進步。所以你要讓他做到“8”,“7”。就要先讓他在紙上把題目都寫上一遍,“8”、“9”、“10”,不僅僅只寫了一遍,還要寫的過程中還要加上人物,點數,有時還要讀出詞。
如果這個題目是你給孩子的,那就讓孩子在這道題上寫上單位名稱,打這些數字,等于練他過去的文字。就要寫單位名稱,列明這個單位的標準。然后,你還要對這個單位的條件有個基本的認識。
三、四年級還有一個“越過”的階段,就是:有了前面的基礎,后面的知識就會越容易掌握。
除了這個,家長還需要告訴孩子:知識一定要經過前面的基礎,這個后面的內容就是知識。
在三年級的時候,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需要多聽老師的講解,為了提高孩子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
1、多聽少提問。
2、聽講的過程中要注意聽講,不要看講的內容,要注意聽老師講的內容,學會自己思考,也要讓孩子做到:課前預習。
課后復習,不僅能夠掌握好知識,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及時改正錯誤,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3、掌握正確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對策。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善于思考,而不是依賴別人,自己動腦思考。
要對自己的方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只有對自己的方法做到正確的選擇,才能保證有效的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