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病人的常見小動作有:
1、長時間的低落、悶悶不樂、多夢、心煩意亂、悲觀厭世、情感淡漠、失去動力,有的人甚至絕望到想死。
2、精力減退、疲勞、食欲減退,缺乏自信、健忘、心悸、感覺疲乏、精神運動性遲滯。
3、體重增加、記憶力下降,聯想困難、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反應遲鈍、食欲減退、早醒、性欲減退。
4、身體癥狀:
心慌、肌肉酸痛、發抖、惡心、疲倦、食欲減退、體重下降、脫發、月經不調、食欲下降、體重減輕、精力不足。
5、情緒低落、意志消沉、情緒低落、感到空虛、無用、無價值感或緊張不安,焦慮不安、食欲不振、出汗多或暴飲暴食,睡眠減少。
6、對曾經喜歡的事物提不起興趣、沒有動力或有自殺企圖自殺企圖或行為。
7、體重增加、顫抖,甚至出現幻覺。
8、呼吸不暢快,心悸、胸悶、氣短、胸悶、氣短、胸悶、氣滯,自主神經功能失調,且身體多處不適。
9、思路閉塞,思路閉塞,自覺腦子里想得很多,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自卑、冷淡、悲觀厭世,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10、經不起打擊,包括被父母責罵、挨打,只是在特定時刻覺得身上有些許富足了,有些麻木了。
11、食欲減退、體重下降、失眠、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有時甚至有自殺的念頭。
12、回避、否認自己的真實感受,有自殺企圖。
除此之外,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上述情況,應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1、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應該注意一些細節
家長要注意與孩子的溝通時的方式,要注意一些細節,例如,說話的語氣、語速、表情、語速、語氣、內容等。當孩子處于低年級的時候,家長需要多向孩子提問,詢問一些細節,讓孩子有思考的空間。而當孩子進入到初中階段,家長也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說話的語氣、語速不要太快
很多家長總是催促孩子快點去寫作業,快點吃飯、快點寫作業。但是越催促,孩子反而越磨蹭,甚至還會把房門“砰”地關上。
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家長最好不要使用“趕緊吃飯、趕緊寫作業”等命令的語氣,語速不要太快,不然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如果能換一種語氣,對孩子說:“你是不是作業沒寫完才玩呀?先去睡覺吧”,這樣孩子覺得被尊重、被信任,他更愿意配合。
2、盡量用鼓勵的話代替催促
如果孩子寫作業,您可以這樣說:“孩子,你今天作業寫得很快,比平時寫得快,你是怎么做到的?”“這道題做得很標準,給你限定了時間,非常簡單?!边@樣孩子的感覺就不一樣了,他也會愿意花時間去琢磨怎樣才能把作業寫完。
如果您跟孩子的關系緊張,您可以這樣說“媽媽很想幫助你,你作業是不是做得很工整”。把要求的事情列在紙上,并告訴孩子自己只需要把作業寫工整就行了。這樣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自己能把事情做好的自信心。
3、用溫暖的語言給孩子鼓勵
在孩子做得很好的時候,不要吝嗇贊美。我們可以這樣說“你今天完成的作業都快,這次的考試成績也很不錯,爸爸看到了你的努力,也為你感到高興”。我們要用溫暖的語言給孩子鼓勵,讓孩子知道,無論他多么糟糕,父母永遠都是愛他的。這樣孩子才不會自暴自棄,而是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標,從而繼續加油打氣。
當孩子學會了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時,父母就要鼓勵他,幫助他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比如當孩子生氣時,告訴孩子:“我看到你好像很生氣,但是你的情緒要自己消化掉,你可以表達出來?!薄拔乙恢倍荚谀愣亲永?你讓我一直很傷心。”
這時候父母還要告訴孩子,他的情緒是流動的,沒有人能夠掌控自己。當他感到憤怒時,把他緊緊抓住,告訴他這樣做對不對。讓他明白憤怒不代表著更加憤怒。
· 當孩子感到恐懼時
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或者是別人犯錯誤時,告訴他這樣做會傷害到別人,可以尋求父母的幫助,可以向他人尋求幫助。當他生氣時,把他的小手放在眼前,給他一個很大的擁抱,告訴他,你真的很想哭,很想發脾氣。
· 當他平靜下來后,告訴他如果發脾氣的話,我們會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你可以大聲喊叫,或者是大哭大笑,不要自己鉆牛角尖,跟人道歉。
· 讓他知道憤怒的正確的辦法是什么,他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而不是攻擊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