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愛對于小孩子(父母愛孩子,孩子愛父母)
“雙減”后,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增多,看似是件好事。
但是,越來越多家庭卻陷入更緊張的親子關系中!
原因出在:父母不會與孩子溝通,愛孩子卻不懂得方法。
以前,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和培訓機構就撒手不管了,現在孩子由自己帶,問題就浮出水面。
近日,由簡知APP聯合廣州市家庭教育促進會共同發布的《“雙減”政策對家庭教育的影響調研》(以下簡稱“報告”)也發現了:家長缺乏教育方法、不懂得如何陪伴、不會處理多孩之間的親子關系等現象。
為此,簡知書院院長Kelly和天賦家創始人趙焱兩位專家在《“雙減”政策對家庭教育的影響調研報告》解讀中,給大家傳授了「讓親子關系更親密 做真正會愛孩子的父母」的心法。
#1 放下焦慮,家長要主動學習!
《報告》顯示,63%的家長對“雙減”持支持態度,31%持觀望態度。而36%的家長存在教育焦慮。
專家認為,正是因為家長對教育存在焦慮,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導致他們對“雙減”持觀望態度。
因此,專家建議父母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父母要意識到孩子成長不僅是學校的責任,也需要家庭一起共育。
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
家長需要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孩子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
其次,當父母缺乏教育方法時,自己要主動學習。
當然,父母并不是孤軍奮戰。在一個個家庭背后,還有國家和社會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支持和服務。
《家庭教育促進法》也指出要構建“家庭責任、國家支持、社會協同”的家庭教育服務體系,今后社會也會提供更豐富的支持幫助父母深入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2 「陪孩子玩」也有門道?
《報告》指出,在親子陪伴與溝通的困擾中,家長不能專心致志地陪孩子、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排在前兩位。
那么,如何有效、高質量地陪伴孩子呢?專家認為:
首先,家長要明白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是一個漸行漸遠的過程。
當孩子處于嬰兒期時,父母需要給予孩子充足的陪伴,建立安全型依戀關系;
當孩子上幼兒園和小學后,父母要放手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圈;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父母要給予孩子獨立的空間,不要因為孩子不愿意跟自己交流而苦惱焦慮。
其次,對孩子最好的陪伴應該是:像傻子一樣陪他玩!
也就是說,許多家長喜歡一邊陪孩子玩耍、一邊說教,比如:邊玩邊教孩子背唐詩、說英文等等。
其實,孩子玩耍是沒有邏輯的,他們享受的是玩耍時高興的心境。
家長要做的是:放下手機,全身心地陪孩子玩。
孩子沉浸在玩耍中,自然能培養出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多孩家庭,家長謹記“10字”秘訣!
《報告》還反映出:多孩家庭,家長無法全身心陪伴孩子、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間的矛盾等問題。
專家給出了3點實用的建議:
首先,多孩家庭,兩個孩子的年齡最好間隔3歲以上。
0-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家長要在孩子3歲前給大寶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其次,家長要謹記“大寶要獨享,二寶要公平”的10字秘訣。
具體來說,對大寶,要經常帶他出去玩,告訴他:“你是我最愛的孩子”,讓他感受到自己能獨享到家長的愛。
愛滿自溢,當孩子感受到父母濃烈的愛,就不會因為缺愛而去和二寶爭搶;
對二寶而言,要做到大寶有的衣服、玩具他也有,盡量保持公平。
最后,智慧的父母要經常在兩個孩子面前夸獎彼此的優點。
比如:告訴大寶,這個玩具是二寶為你選的;告訴二寶,大寶專門給你挑了你愛吃的零食。
孩子在彼此有愛的環境下成長,可以形成正向的循環,朝和諧有愛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