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一個學生,剛進入哈佛大學時,壓力倍增,在這高手云集的學府,他不想掉隊,所以為了取得好成績,他比以往都要努力。每天泡在圖書館,經常學習到深夜。

可是,堅持了一段時間后,他的成績并沒有提高,反而因為常常熬夜,睡眠不足,導致情緒不高,狀態不佳,甚至還產生了厭學心理。
后來,教授幫他總結經驗:他的錯誤在于,將時間與學習效果畫上了等號。并且教授告訴他“與其低效率地坐上一天,不如全心全意干一小時。”
那,哈佛的學生都是啃書到凌晨四點半嗎?
有,但是很少。
學霸確實都很勤奮,但學霸的好成績并不是靠凌晨四點半。相比勤奮,更重要的是“專注力”。
曾有項研究,發現哈佛排名前5%“頂尖學霸”身上都有一種能力——超強的專注力。

不僅如此,還有美國研究院曾對430名孩子做過調查,時間跨度是他們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的全過程,研究發現:“專注力”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起到決定性作用。
由此可見,普娃和學霸之間的差距,就在專注力上。
如今,專注力就是高效競爭力。
為什么孩子的專注力差別會這么大?
2015年,《時代周刊》曾刊載過一篇文章《你現在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比金魚還短》,文章中指出,金魚只擁有9秒的記憶,而如今很多人在8秒后就會注意力渙散,對當下的事物失去了興趣。

為什么呢?
因為如今大家都生活在了電視,手機,平板覆蓋的數字化時代,孩子也不例外。這個時代,無數媒體都在搶占你的注意力。
當一個孩子習慣了看15秒的短視頻,他便會對一個長達2小時的自然紀錄片失去興趣。因為,孩子會覺得,太慢了,光一個鏡頭就播那么久。而且,悠揚的音樂聽得讓人昏昏欲睡。他們早已習慣了那些炫酷,刺激的鏡頭。

再加上,有時孩子認真地做一件事,比如孩子搭積木正投入,家長突然喂口水,送口吃的。外界的干擾,很多時候都在無形地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著名早教專家蒙臺梭利曾說:“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但,好在專注力是可以后天培養的,3-6歲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高速發展,會隨著年齡的增加,專注力逐漸增強。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3-6歲的孩子學習方式以游戲為主,孩子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才不會感到枯燥,排斥。所以,推薦4個簡單有趣的小游戲給家長,讓孩子邊玩邊培養專注力。
1,舒爾特方格
舒爾特方格,是世界公認的非常有效的一種專注力訓練方法。
舒爾特方格久是在紙上畫出5X5的的格子,里面任意寫上1-25的數字。讓孩子按照1-25的順序指出數字,并記錄完成的時間。

反復多玩幾次,記錄孩子完成的時間,當孩子完成的一次比一次快,會非常有成就感,也代表孩子的專注力越來越高。
當然,對于幼小的孩子,剛開始可以使用3X3的9宮格,或是4X4的16宮格,以此類推,再慢慢增加難度。

2,拼圖和積木
拼圖和積木是孩子們普遍非常喜歡玩的“益智”玩具。
拼圖時,需要孩子集中精力,保持高度的專注力,通過外形輪廓,顏色,內容進行判斷,很考驗孩子對細節的觀察能力,隨著孩子拼圖的熟練,可以增加拼圖的塊數。
同樣,搭積木也很考驗孩子的專注力,如何擺放最穩固,如何調節保持平衡,同時搭積木還是提高孩子空間能力的一個好選擇。

3,什么東西不見了
這個游戲隨時隨地都可以玩起來。拿出幾樣東西,可以是孩子喜歡的小玩具,繪本,零食,擺在孩子面前,讓孩子看幾分鐘。然后讓孩子閉上眼睛,拿走一兩樣東西,讓孩子回答什么東西不見了。
隨著孩子的記憶力增強,可以逐漸增加物品的數量,以及拿走東西的數量。

4,玩專注力小貼紙
兒子小時候,我就給他買了很多本不同主題的貼紙,他尤其對動物類的特別感興趣。
從小兒子的專注力就很強,他特別愛畫畫,正常一節畫畫課是1個半小時,他要畫2節課的時間就是3個小時,連老師都說,真的很少有小男孩坐得住這么久。

5歲多兒子,畫了3小時的4開作品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貼紙不僅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在找到對應圖案的同時,也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推薦一套兒子特別喜歡玩的《專注力訓練貼貼畫》,選取了深受孩子喜歡的各類主題。

共16冊,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判斷力、推理能力、數學能力、反應能力、情商、觀察力、邏輯力、專注力等,系統科學地多方位開發孩子智力。

有趣的食物鏈,讓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覺學到了知識
適合2-6歲孩子,操作簡單,趣味性強。比如,小動物們都住在同一棟樓里,小狗住在第一層的第四間房子里,小豬住在第二層的第三間房子里,小兔子住在第四層的第二間房子里,分別找到不同小動物的家。

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培養了孩子數一數,比一比的數學能力,同時在撕和貼的過程中,還培養了孩子高度集中的專注力。

全套共有3000多張貼貼紙,內容設計符合孩子年齡、心理認知水平。

精美開本,紙張環保,保護孩子視力,又方便攜帶,可以隨時隨地讓孩子玩起來。

活動價49元一套,折算下來一本才3塊多錢,就能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不經意培養了專注力,有需要的家長可以點擊以下鏈接。#以書之名##育兒事務所##教育聽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