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世界精神衛生日心理健康知識競賽(關注心理健康及世界精神衛生日)
2022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營造良好環境,共筑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身體的健康固然重要,但是心靈的健康也必不可少。
在我們的印象里,青春期本是充滿陽光,朝氣蓬勃的,但是卻不知,很多青少年在這個時期由于受到身體、情感、社會等變化的影響,容易陷入精神問題的泥潭,無法走出。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辛苦“栽培”,卻換來孩子一句“我們溝通不了,我們有代溝”等回應,認為孩子叛逆了,選擇用打罵的形式解決,沒有從問題的根源上去處理,導致孩子性格越來越孤僻,內心世界徹底與家人隔絕。
被忽略的青少年精神健康
抑郁癥、焦慮癥、行為障礙是影響青少年患病和殘疾的部分主要原因,如果青少年的精神衛生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延續到成年期,會損害身心健康,限制生活,隨著疾病的進展,可能會萌生自殺想法。
患有精神障礙的青少年一般很容易被排斥、歧視,甚至被人取“污名”,大多患者自身也拒絕就醫,有病恥感,刻意隱瞞身體不適,加上家人對之關心少,不重視,常處于放養狀態,沒有及時診斷及治療。
青少年心理健康常見癥狀表現
·睡眠\食欲變化(過多或者過少)
·對以往感興趣的事情失去興趣
·孤立、喜歡獨處、不社交
·思維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
·失去自我價值感、自暴自棄、絕望
·有自殘行為或想輕生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導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規律和有有聯系的。
(1)安全感
主要是父母給孩子的安全感造成了缺失,父母對待孩子的不公平、不公正或者相互矛盾,使得孩子感到焦慮和不安全。如果父母經常爭吵,有肢體沖突,或者是經常打罵孩子,那么也會讓孩子驚慌失措,害怕失去父母的愛,渴望得到關心,而引起抑郁情緒。
(2)歸屬感
這種歸屬感來源于父母、同性或者是異性朋友。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愛,也沒有朋友,感受不到大家的認可,那么就很容易引起焦慮、抑郁情緒,如果孩子對父母情感依賴減少,又缺少同伴,那么會產生孤獨感。
(3)自尊自信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對自我的一種肯定,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如果從小就被打擊,那么這個孩子長大很容易沒有自信心,一點小事就會有挫敗感,無法走出困境,很難實現自我價值。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
1、家長層面
父母應該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及需求,為孩子創造溫暖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擁有愛與安全感,對孩子的期待也是要合理,接納孩子的不足,多點鼓勵,少點責怪。父母也是應該處理好夫妻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不要影響到孩子。
2、學校層面
在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過程中,學校也是擔當重要角色。適時改進教學方式,增加學習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發展青少年多方面的技能,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培養自信心。
3、社會層面
當然,社會的力量也是不可少的,可以多創造一些適合青少年娛樂、運動、交往的活動場所,讓孩子課余生活更加的有趣。
結語: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小寶貝,但是只有走進孩子的內心,才能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關注青少精神健康,做到早預防、早干預,讓孩子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