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寶寶行為怪異(三歲半寶寶行為怪異)
作為父母,沒有人不希望孩子能夠有個高智商,然而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具有高智商呢,這可難壞了不少父母。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有些高智商的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就有一些與眾不同的表現。然而,這些行為往往被父母錯誤地認為是壞習慣,而在一些醫(yī)生和育兒專家眼中卻是孩子高智商的信號。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孩子都有哪些“怪”行為,才是他們智商高的表現。
1、愛扔東西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一些孩子在2到3歲之間非常喜歡扔東西。媽媽剛撿起來,就又被寶寶扔了下來,這讓媽媽非常生氣,甚至認為孩子在故意和自己作對。
其實,寶寶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寶寶在用手來感知和認識這個世界。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一般是用嘴來感知物體的大小、材質和形狀的。隨著身體的發(fā)育,寶寶開始用手來感知世界的時候,就開始喜歡扔東西了,并不是故意和媽媽作對哦。
寶寶扔東西不僅有助于手臂力量的發(fā)育、手眼協調能力,還有助于促進寶寶感知力、思維能力、注意力和觀察力的發(fā)育。這時候的父母不應該阻止孩子扔東西,只要把可以扔的東西放在寶寶身邊,不能扔的物品拿走就可以了。
2、吃手
2歲左右的寶寶都有吃手的習慣,然而很多媽媽擔心他們會把手上細菌和病毒一起吞下,每次看到寶寶吃手,都會大聲呵斥和制止。
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愛吃手不是壞事,而是一件好事。這個年齡段寶寶的大腦需要更多的刺激,寶寶把手精準地放入口中,這也是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發(fā)育超前的標志,是發(fā)育的重要里程碑。除此之外,寶寶吃手也是情緒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有利于寶寶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如果寶寶過了4歲后還有吃手的行為,媽媽就要糾正了。
3、不愛穿鞋
每個孩子都是光腳走路的忠實愛好者,他們不僅不愛穿鞋,甚至連襪子都不愛穿。他們不僅夏天不愛穿鞋和襪子,冬天也一樣。很多父母擔心孩子會著涼,總是一次又一次地給他們穿鞋,穿襪子,結果卻堅持不了半小時。
人類的腳部有著豐富的經絡和穴位,光腳走路的時候腳部受到的刺激會增加,有助于視覺神經、觸覺神經與大腦之間的信息傳輸。其次,光腳走路,寶寶對地面感知更敏感,有助于調整步伐,從而讓動作更協調,走路更穩(wěn)健。
4、撕紙
撕紙,是孩子鍛煉智商的開始。要知道,寶寶手部完成的動作越復雜,越有利于大腦思維能力的發(fā)育,進而促進了智商的發(fā)育。
由此可見,讓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的撕紙行為,不僅鍛煉了寶寶手臂肌肉的力量和靈活度,還促進了智力發(fā)育。
5、自己給自己說話
有一些寶寶在玩游戲的時候,常常喜歡自言自語。有的時候,他們還會一邊給洋娃娃擦眼淚,一邊說:“寶寶不哭,有媽媽在呢”。
這時候,媽媽不要覺得太奇怪。這是寶寶在用自己的思維和邏輯進行游戲,她不僅自創(chuàng)了游戲規(guī)則,還在計劃下一步的劇情,應該如何做。在這個游戲的過程中,這對寶寶的想象力、邏輯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6、害怕陌生人
當家里來了親戚朋友,我們都會讓寶寶給人打招呼。有些寶寶會認生,不但不打招呼,反而會哭鬧起來,于是我們就給孩子貼上“認生”的標簽。
其實認生是寶寶智力發(fā)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階段,發(fā)生得越早說明孩子越聰明。認生說明寶寶已經具有分辨親人和陌生人的能力,開始具備自我保護能力的信號,是一種正常反應。當孩子具備這種能力后,對于陌生人自然會比較警惕,所以就會表現出靦腆和膽小的行為。
如果寶寶有上面6個怪異行為,父母不要太過擔心,這些都是寶寶智商高的表現。父母應該做的是如何理解和引導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陪伴,而不是蠻橫地指責和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