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生活性格和品德,家長需要注意什么(怎樣培養孩子好的性格品德)
大家好,今天筆者想和你們聊聊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一般,人的性格各有不同,是因為受著一定神經類型的制約。例如,有的精力充沛,積極熱情,但急躁任性;有的靈活敏感,適應性強,但情感動搖不定;有的沉著穩重,善忍耐,但反應遲鈍,易羞怯,有的平靜謹慎,但精神不振,缺乏生氣。這也并不是說性格與生活共俱有不可改變。神經活動類型具有可塑性,可以在現實生活環境的教育影響下和與人的交往中,改變其消極方面,發展其積極方面,變不良性格為良好性格。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而且,良好性格的培養,離不開社會道德規范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也能從成人的“真派”!“好”!“能干”!“不好”、“不乖”、“不可以”中,樹立初步的是非觀念,逐步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熱愛和向往真善,憎恨和排除假惡丑。這樣,堅強、正直、勇敢、善良等美好的品德,就會象點點細雨,滲透到他的心田里,在他正在形成的性格中,占有地位。
所以,在對孩子個性品質的培養上,應讓他做到對人熱情坦率,忠誠友好,正直善良,對自己能嚴于律已,富有自信心與謙遜謹慎;在對事業上,則應認真負責,堅強果斷,敢于創造進取,勇于獻身,在對待公共財物上,能視物為金,精心必愛護……這些熱情的、誠實的、勇敢的,一絲不茍的性格,包涵著無數的美德。不僅關系著孩子將來的成功與幸福,也關系著民族的素質。
生活,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和品德的重要途徑。從出生開始,從點點滴滴的“小事”上下功夫,堅持下去,日積月累,才能形成孩子自身穩定的個性品質。那么,從哪些點滴中做起呢?首先,一個年齡才七八個月的孩子,堅持要花瓶、鬧鐘,大人不應該遷就,吃飯時,若家中人未到齊,那么,就該等等再吃,而不要誰先到誰先吃,對一切客人,都應禮貌熱情地招呼和接待,有困難者,盡力相助,決不能待人冷臉冰霜,或以權勢衣帽取人。
其次,對待洗手臉、洗衣服、收拾玩具!都要求十分認真,手指縫也要洗干凈,決不馬馬虎虎。做事要有始有終,不半途而廢,無論有多么有趣的事吸引了他,也必須要求他放好正玩著的最后一塊積木,睡眠時,不是用“貓來了,快”嚇唬孩子,而是為孩子創造安靜環境,帶給孩子安然入睡的“安全感””,
比如,孩子在扣紐扣、搭積木、用筆涂畫時,遇到了困難,大人不是取而代之,而是給以必要的幫助和鼓勵。又如,耐心教孩子用紐扣對準扣孔,讓孩子自己拉出紐扣來,幫忙把積木位置調整一下,幫助削出斷了的彩筆尖,或者出個主意等。這會增強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把濃厚的興趣繼續下去。
最后堅持嚴格的生活制度,養成孩子定時吃、玩、睡的習慣,培養孩子克制自己的毅力。經常鼓勵孩子“自我服務””,讓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承擔一些簡單“任務””。比如,吃飯前“幫媽媽把筷子放在桌上”””,“送自己的碗回廚房””,“幫奶奶拿掃帚或簸箕”等,以增進孩子主人翁情感和責任心,體驗勞動換來的快樂。生活就是通過這些日常的、瑣碎的事情,培養了孩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在性格和品德的培養上,給以良好的啟迪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