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了孩子后,家人就會把關注點放到孩子身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系統地教育他們,讓他們從小就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很多家長覺得教育孩子得趁早。
孩子在幼兒階段學習意識剛剛興起,模仿興趣很濃厚,對于家長對他們的言傳身教,他們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并在生活中試著去模仿,一旦形成思維定式了,行為習慣就養成了。孩子在三至六歲的年齡段是形成習慣和學習良好的行為的最佳年齡段,在這個年齡段中,家長要把這三個生活中的小習慣教給孩子,對孩子的成長生活很有用,再晚就來不及了。
一,注重個人衛生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讓孩子保持衛生,注重個人的形象。比如讓孩子養成飯前洗手,便后沖廁所,勤洗襪子等習慣。家長要給孩子灌輸講衛生可以拉近與好朋友的距離。并且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在平時地生活中,要時刻注重個人衛生,睡前洗腳,不在孩子面前吸煙,保持口腔清潔等行為要堅持做。孩子只有形成講衛生的好習慣,才會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有時間觀念
時間觀念應該從小就養成。在孩子四五歲時,家長要讓孩子學會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幾點起床,幾點睡覺,都要按時去做。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養成拖沓磨蹭地習慣,這種時間觀念淡薄,做事情效率低下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生活的不利影響很大,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不進行矯正,嚴格要求他們,很容易形成懶散的性格,容易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找借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形成不利影響。只有具備超強的時間觀念,孩子才會形成節約時間,提高辦事情效率的好習慣。
三,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占有
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教會他們不要占小便宜,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想著去占為己有。從小就應該讓孩子正確處置自己的物品和對待他人的物品。尤其是面對他人的物品時,要形成愛護,不設法占有的意識。這種意識確立起來,才會舍棄占小便宜的心理,對于自己想要獲得的東西去通過汗水和付出去取得,而不是通過不合理手段去占有,這種占有心理很容易讓孩子出現小偷小摸的不好行為,所以小時候就應該嚴厲杜絕這種想法的產生。
家長朋友們,你們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經驗分享呢?你們在孩子小的時候會注重培養他們哪方面能力?趕快下方留言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