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不主動交朋友怎么引導(孩子膽小不愛跟人交流)
近期有一位寶媽向我咨詢了孩子膽小的問題: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tǒng)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yǎng),心理建設等,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tǒng)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lián)系我們。

她的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老師反應孩子上課從不舉手發(fā)言,也從不參加比賽,體育比較差,像跳山羊、撐桿跳包括拍籃球他都不敢做。
這位媽媽很著急,之前她就發(fā)現(xiàn)孩子比較膽小怕生,怕這怕那,在公眾場合不敢表現(xiàn)自己,也試過去鼓勵他,但是根本沒用,她想問問為什么孩子會這樣,以及該如何輔導孩子。
我們先來分析第一個問題,為什么孩子會膽小。
孩子膽小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先天的因素,孩子可能是抑郁質(zhì)氣質(zhì)類型。
這里的氣質(zhì)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姿態(tài)、涵養(yǎng)”,而是人生來就具有的心理活動的典型而穩(wěn)定的動力特征。
希波克拉底把人的氣質(zhì)分成四類,其中抑郁質(zhì)人格的特征是:
非常敏感、平時比較多愁善感,不太合群,行動遲緩,在困難面前容易優(yōu)柔寡斷。他們不擅長表現(xiàn)自己,遇到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會退縮。
第二是環(huán)境的因素,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比較壓抑。
- 如果孩子從小就被圈在一個小小的地方,比如家里,小區(qū)里,沒去過別的地方,那等他長大,直接讓他去接受外界的事物是比較難的。
有的父母可能會出于保護孩子的想法,把孩子看護的很緊,這個不許碰,那個不能做,這樣確實降低了孩子遇到“危險”的可能,但也可能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四周都是“危險”,他什么都不碰、什么都不做才安全。
- 除此之外,有的孩子可能有過被驚嚇的體驗。
比如迷路走失過,被其他人惡作劇嚇過等等,這都會讓孩子采取防備的姿態(tài)來面對外界刺激。
第三,父母的因素,父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安全感真的非常非常重要,甚至會影響孩子以后的婚姻,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有的父母會采取嚇唬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比如:
跟孩子說“你是我在垃圾桶旁邊撿回來的,你要惹我生氣,我就把你丟了”、“這個你都做不好,你說你還能做什么”等等。
可能在你看來是一時氣話,或者你以為可以用這樣激將的方式讓孩子更加努力。
但孩子感受到的是你不夠愛他,所以他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會因為畏懼失敗、畏懼指責而退縮。
父母想要幫助孩子克服膽小這個問題就可以根據(jù)這三個原因來對癥下藥:
- 如果孩子天性膽小,那你千萬不急著去改變孩子,以免給他造成更大的壓力。
對他多一些寬容,多一點鼓勵,他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家長們沒必要非逼著孩子變成自己想象的樣子。
- 如果孩子膽小是因為環(huán)境因素造成的,那你注意不要過分保護孩子,適時放手。
多給他創(chuàng)造機會去跟同齡的小伙伴一塊玩耍,只要不是太危險的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試著去做,你在旁邊注意保護就行了。
- 除此之外,我建議各位家長也可以思考下你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不是要改一下,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激將法,孩子也不是你的出氣筒。
如果你真的愛他,那就請你多給他一些安全感,讓他相信那是愛他的,發(fā)現(xiàn)并夸獎他的閃光點,讓他逐漸變得自信,能勇敢面對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