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個不錯的選擇,它不僅可以讓學生接受到科學知識的培訓,還可以通過心理認知治療、心理支持、危機干預等方式解決心理問題,如情緒障礙、強迫癥等,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心理治療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現了情緒問題,還是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專家介紹
潘集陽
,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分會委員,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委員,全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委員,兒童精神醫學分會兒童學習與認知行為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醫學科普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協會兒童青少年精神病學分科醫師分會委員,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醫師,北京兒童青少年精神病學分科醫師,長沙立醫院精神科醫師,第四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發育行為醫學科醫師,學習治療兒童青少年精神病學分科醫師,“擅長多動癥、學習障礙、學習技能障礙、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等,尤其擅長兒童青少年學習障礙。
擅長認知功能障礙、學習適應障礙、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學習技能障礙、學習技能障礙、語言發育遲緩、特定學習障礙及適應障礙、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學習障礙、青少年情緒障礙、青春期性障礙等,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發育異常,比如抽動障礙、學習障礙、品行障礙、情緒障礙、網絡成癮、網絡成癮等。
就醫篩查
孩子病癥
家長帶孩子前來咨詢
陳旭旭旭介紹,暑假期間,很多家長帶孩子來咨詢。他們說孩子們最近一段時間出現了情緒問題,容易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甚至有的孩子還出現了頭痛、胃疼、睡眠不好等情況,這讓家長十分擔心。
“暑假期間,孩子整天在家,沒有戶外活動,飲食不規律,加上暑假期間天氣炎炎炎炎,孩子很容易出汗、煩躁,甚至出現自殘行為。”陳旭旭旭說,有些孩子假期結束后不愿上學,也不愿出門,甚至出現了心理問題,比如發燒、嘔吐等。
據她觀察,暑假期間,孩子基本上都處于““隨緣”狀態,“上午、下午、晚上”三個時間段,孩子雖然跟父母在一起,但心思卻都在手機上。
陳旭旭旭和家長多次溝通,反映了各自的教育觀念不同、理念不同。對此,她歸納總結了幾點經驗,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第一,家長要以身作則,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孩子小時候并不知道手機、iPad是何物,因為父母總在一旁玩兒,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吸引父母的東西是什么。然后,他們便學著父母的樣子這里劃一劃一劃,那里按一按,漸漸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每當父母在玩電子產品時,孩子也要玩的意愿往往會更加強烈。所以,想要孩子少玩電子產品,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下班回家后,請家長將手機和iPad等放一邊,好好陪伴孩子游戲玩耍。這是戒掉孩子這種癮的最理想途徑。
第二,和孩子約法三章。
很多家長為了戒掉孩子的手機癮,采取過粗魯的方式:沒收手機,砸手機,甚至打過孩子。其實,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與孩子約定,建立手機使用時間。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手機使用守則,比如:家長對孩子的手機進行管控,設置密碼,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或者規定孩子只允許使用手機的時間段。
同時,家長要引導孩子培養興趣愛好,讓孩子在空余時間充實自己的生活。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當孩子有更多的空閑時間,就不會只關注手機了。
第三,在孩子使用手機的問題上,與孩子協商制定手機使用規則。
當孩子能夠遵守規則制定好手機使用時間后,家長要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肯定孩子遵守規則的行為。同時,孩子也會看到家長的轉變,相信自己會合理使用手機。
第四,家長要以身作則,放下手機,陪孩子走出戶外活動。
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一直玩手機,孩子在家時,家長要放下手機,多陪伴孩子玩一些親子活動,幫助孩子增強體質的同時也增進親子關系。
總結:
手機成癮的危害很大,我們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陪伴,用耐心去呵護孩子對于生活的熱情,幫助孩子正確地使用手機。
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了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注明作者本人及作品。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系我們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