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高二得了抑郁癥想休學好嗎(我的孩子抑郁癥已經休學一年了,現在情況)
摘要:女兒從高二開始就因抑郁休學,目前已經在家待了一年多,需要趕緊催孩子復學嗎?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今天,還是跟大家分享一位粉絲家長的真實案例。這位家長來自二線城市,他跟我說道,女兒上高中,因為厭學在家已經休學了一年半,一直到現在。
孩子很少愿意出門,基本大部分時間都在家呆著,在家的時候喜歡在網上看美妝博主的視頻,從來也不看書學習。
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工作比較忙,老人帶的多一點。小學開始,就送到當地一所較好的寄宿制私立學校就讀,孩子還挺爭氣,小學一直都是非常優秀,父母也一直很欣慰。
父親長年在外地工作,非常忙,很少陪孩子,只有孩子小學后期父親稍微有一些陪伴。夫妻關系不太好,在一起經常會有矛盾。
從初三開始,因為一些家庭變故帶孩子一起回到了老家,學校自然也轉回了老家。但是轉到老家這座三線城市以后,就感覺孩子極不適應這里的學習方式和教育氛圍。因為之前的二線城市學科知識不難,校園活動豐富;但三線城市主要就是刷題,知識也講得難,作業十分多,沒啥課外活動的時間。
孩子仍然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三線城市的重點高中。但上了高中后就明顯開始厭學,并不是孩子學不會,而是孩子覺得完全融入不到班級的大多數人里面。尤其是升高二之后,班主任又管得太嚴,孩子就越來越抑郁。
休學后帶孩子去醫院看心理醫生,醫生診斷為重度抑郁癥。看了幾次心理醫生,也不去了。醫生給開的藥也沒吃幾次就不再想吃了。
孩子抑郁休學的這一年半,作為母親的也一直在反思自己,覺得自己之前給孩子的壓力也確實太大了,有些太過于望女成鳳。不知道現在這樣,做父母的應該為孩子做點什么。
今天,我就借回復這位母親的機會,跟大家說一些我的觀點和思路,供大家參考。
第一,抑郁癥的根源不在肉體,而是在靈魂。
我看了你的描述,你能最終意識到問題并進行深刻反思,這是好事。就算孩子是真有抑郁癥,但吃藥也是治標不治本,吃藥只能緩解軀體癥狀,并不能解決心理上的根本問題。
抑郁癥的根源是來自于靈魂(心理、精神),而不是來自身體,這個必須要清楚。
抑郁癥的根源,通俗理解就是:
一方面,內心對現實有很多的不解和無奈;
另一方面,又暫時不知道從何下手去解決這些現實問題。(12月23日那一期提到過)。抑郁的低齡化原因,我也在去年的1月14日那期(僅僅只是初中生,卻因抑郁休學,現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也具體講過。
第二,心理咨詢只能救一時,長期根治抑郁癥更多還是要靠大量的學習。
至于心理咨詢,也是“救急不救窮”的辦法,至于具體原因。我在去年5月21日(孩子叛逆、厭學、抑郁,找心理咨詢機構到底有用嗎)那一期里詳細講過這個問題。
抑郁現象的頻發,實際上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無論是你還是孩子,都需要學習很多人文社科類知識甚至哲學類知識,才能慢慢解開心中的那些結。只有當解開心中所有的困惑時,抑郁癥才有可能開始好轉,這是唯一的治本方法。
第三,每個人煩惱的根源,都是因為有太多的不合理欲望。
人的所有煩惱,都是因不合理的欲望而產生的,要想擺脫這些煩惱的困擾,只有當你看清楚哪些欲望是合理的、可以有的,哪些欲望是不合理的、本不該有的,才能夠真正從抑郁的陰霾中慢慢走出來。
我隨便舉兩個例子:
1、自己沒完成的夢想寄托到下一代身上,期望下一代能完成,這就屬于典型的不合理欲望,因為每個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家庭環境都不同,每個人的個性特點也不盡相同,要求下一代必須成為什么樣的人,明顯違背了教育的內在客觀規律;
2、要求孩子必須通過學校、老師、教材這些途徑去學習,這也一樣是不合理的欲望,這個理念我之前已經講過很多次,學校、老師、教材這些都屬于是狹義的學習渠道和途徑,而事實上,學知識并不僅僅只能通過這些方式,生活中處處都可以學到東西;
第四,孩子休學,家長不要過分焦慮,多給孩子一點時間。
很多家長一看孩子連學校都不去了,一下就慌了神,覺得“這下完了”“孩子廢了”“不去學校這哪成”。其實,還真沒必要這么焦慮,至于原因,我以前也講過很多次了,現在的時代,一個人只要想學,在哪都能學,真不需要必須去學校里。并且,我以前還說過,一個人能否學到東西,與他具體做什么事根本無關,只與有沒有認真去做事有關。
孩子當前在人生發展進程中遇到了第一次瓶頸期,他需要暫時停下來,看清楚很多事,想明白很多道理,才能夠繼續前行。
而要想看清楚所有這些,必須要搞清楚人類社會的運行邏輯,以及人類心理的一些特點,才能夠慢慢明白。這些東西,可以簡單理解為人生智慧,但又不完全是。
如果你真的愿意為孩子付出,你可以自己先去慢慢學習和反思這些知識,然后一點一點地講給孩子聽,孩子得到一些關鍵性的啟發后,肯定還是有助于他更快領悟的。
任何事物,包括人,都是有一定的客觀發展規律的,孩子暫時不愿意的事,也必然是有她自己一定的道理的。這個事情不能強求,家長需要做的,只是孩子在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施以援手,或物質、或精神。
孩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這個年齡段已經至少形成了一少半,剩下的那一多半,更多的還是得靠她自己慢慢去補充和完善,知識需要自己慢慢去消化、整理,思想體系需要自己慢慢去建立,這個事是急不來的。
但有一點我還可以告訴你,經歷過抑郁的人,其實是會比其他人思想成熟得更快的,并且一旦成熟,未來會更加強大。所以,你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行。
總之,人類社會在發展、進步的過程中,對內、對外一定都會不斷地產生各種矛盾,對內表現為社會體系內部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對外表現為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所以,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很多暫時錯誤的認知。
而這些暫時錯誤的認知,會導致人做出很多違背客觀規律的事情,從而進一步激化矛盾,因為,從一開始就違背了客觀規律的欲望,是不可能實現的。當很多欲望都無法實現并且這種內心的矛盾被激化到一定程度時,人就會陷入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