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帶娃地鐵(家長和孩子地鐵上)
孩子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他們都看在眼里,長大一些后他們會效仿家長的做法,對于孩子來說,家長從小的教育對他們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相信大家都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經歷,在這個過程中最令人反感的就是不排隊、插隊的行為,其實素質高的大有人在,但總有那么幾個”另類”會很扎眼.
所以孩子的素質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一位爸爸帶女兒搭地鐵走紅了,這天地鐵站并沒有什么人,站臺上十分空曠,爸爸規規矩矩的站在黃線內,看起來只有四五歲的女兒,就站在爸爸后面,同樣站的筆直,兩個人排成了”一支整齊的隊伍。”
可能是等待的時間太長了,女兒站累了就靠在爸爸的腰上,偶爾還從后面悄悄的觀察著爸爸的表情,看到爸爸還是一動不動的站著,她又悄悄的回去站好,父女倆就保持著這樣的隊形,一直能到列車進站。
父女倆的樣子讓大家覺得這是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孩子有素質、有教養都是因為家長的言傳身教,從這一次等車就能看出來,爸爸一定經常以身作則,教孩子要遵守公共秩序,要做一個高素質的人。
無疑,家長的表現真的可以影響到孩子,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謹言慎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想讓孩子成為高素質、有教養的人就要從小抓起
1、 給孩子建立行為規范
經常可以看到或者聽說熊孩子的”事跡”,這些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個熊家長。
孩子年紀小,不知道這種行為是好是壞,家長如果默認他的行為,那他就會覺得這是對的,所以家長要在生活中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行為規范,這樣可以幫助孩子發展更好的人際,形成良好的習慣。
2、 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許多行為都是通過觀察大人的行為來學習的,因為從出生到長大,接觸最多的就是家人。
如果家長僅僅只是對孩子進行口頭教育,而自己言行不一,那么對孩子教育效果就會很差,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家長就應該先成為那樣的人。
3、 家長與老師配合進行教育
家長送孩子去上學,就是想讓老師能教育孩子,但是家長要明白,教育孩子不是老師的責任。
這時家長應該與老師配合來教育孩子,不應該將教育孩子的重擔交給老師,老師只是孩子教育的其中一個環節。
4、 對孩子正確的行為給予表揚和肯定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是善良的。
當他們有一些好的品質或是做了什么好事時,比如見義勇為、珍愛生命等,家長一定要及時的給予孩子肯定,適當的給一些獎勵,家長的認可會鼓勵孩子堅持好的價值觀,成為一個有貢獻的人。
孩子的成長比成功更加重要,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從小的教育問題,不能把對孩子的教育當成是一種工作,要看成一種使命,孩子是家長自己生命的延續,這就更需要家長來好好的經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