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孩子的行為(改變孩子行為最有效的方法)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最近心情大好,因為減肥成功了!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成功減重十幾斤。
跟一些網絡上宣傳的減肥達人比起來,這不算什么,但對于我自己來說,成績已經相當不錯了。這些年來,不斷地喊減肥,卻幾乎沒有達成過目標。這次能夠成功,得益于兒子和親友的幫助。
減肥的方法路人皆知,就是“管住嘴和邁開腿”。但怎樣從知道到做到并堅持下來,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五月份,夏季剛剛開始,我發現,去年買的美麗的裙子穿不上了,因為又胖了!上秤一稱,體重竟達到這些年的最高值。不由得一陣痛苦和沮喪,下決心要減肥。
把苦惱和決心跟家人一說,兒子首先支持,并自告奮勇地幫我制了張打卡表。還別說,這張表制作的真是又細致又科學,把每天需要吃些什么喝多少水,具體的作息時間以及走路步數還有體重都列了下來,要求我每天晚上睡前填表打卡并發到家族群里,讓家族親友共同監督提醒。
這是來真格的了!相當于我在親友面前搞減肥直播,想撒謊和偷懶都不行。好吧,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自己的動機還蠻強的,就實行一下,看效果到底怎樣。
于是嚴格按照表格要求科學飲食,每天吃營養豐富而且低脂低熱的食物,規律作息,多喝水多走路,即使在鄭州40度高溫下也堅持去戶外快走完成當天的步數。
親友們看著我打卡是既監督又鼓勵,有人看到我哪天喝水少會提醒一下,有人看到我哪天沒吃瘦肉也會喊我注意,如果連續幾天每項都執行得好,家人還會給我發個紅包。這過程既酸爽又有趣。
不知不覺,兩個21天過去了,我如期達到了減肥的既定目標。親人們為我高興,我也不需要再打卡了,但好像“管住嘴邁開腿”的習慣已經養成,停止打卡后的體重保持了下去,沒有一絲一毫的反彈。
我挺為我自己驕傲的,同時也在總結,自忖自己并不算一個特別自律和有堅定意志力的人,之所以減肥能夠成功其實更在于找到了科學的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符合了福格行為公式。什么是福格行為公式?
B=MAP,Behavior行為,Motivation動機,Ability能力,Prompt提示。
意思是行為(B)=動機(M)*能力(A)*提示(P)。
動機是做出行為的欲望,能力是去做某個行為的能力,而提示則是提醒你做出行為的信號,只要3要素齊備,你想要的行為就會發生。
套用到我這次成功的減肥:我鍛煉并控制飲食——B(行為);我強烈地想要減肥——M(動機);我能夠少吃主食和高熱量食物,也能夠以快走的形式去鍛煉——A(能力);在群里的打卡和親友的監督提醒——P(提示)。
通過這樣的設計,我養成了能夠經常性地鍛煉和控制飲食的良好習慣,從而減肥成功。
相反,如果3要素缺少,再好的行為也達不成。假如減肥是別人對我的要求,那么我就沒有良好的動機-M;如果要求我去健身房每天有固定時間的鍛煉,或者每天只吃雞蛋酸奶(有人用這種方法快速減肥),那么我也做不到,即沒有能力A;如果沒有每天的家族群里的打卡,我只是一個人默默地執行,即缺少一種明顯的提醒提示-P;最后的結果勢必是形成不了這個行為,更達不到最好減肥成功的結果。
此事也引發了我很多的聯想,在跟青少年做心理咨詢時,他們的家長往往會這樣說,老師你能不能直接教給我們一種方法,讓孩子改變XX行為?或者,你能不能做做工作,讓孩子不再打游戲去專心學習?
方法其實是擺在這里的,但家長在沒有做好準備之前,再好的方法也難以開展和實施。比如,你想讓孩子戒網癮,孩子自身存在強烈的動機嗎?他具備去執行具體計劃的能力嗎?家庭給他創造了適合的提示機制嗎?
這三問有些扎心,但說的都是實際問題。在這里,我想強調的是,提示先于能力,能力先于動機。
家庭建立良好的提示機制很重要,而不是孩子在做不好或執行的不順利時就罵。
人類的天性決定了我們無法長期堅持做令自己痛苦的事情,因為我們強迫自己突破能力的極限非常痛苦。但如果從容易做的事情開始,就可以做到你想做的幾乎任何事。所以我們經常說循序漸進,要定一個小目標。
比如,讓一個煙癮很大的人戒煙,讓他由每天抽一盒煙到一根也不抽,他一下子很難做到,但由每天抽一盒煙到抽半盒煙卻是可能的。
三要素中,動機尤其關鍵。大多數時候要改變孩子的行為,往往是家長的想法,家長一廂情愿地要求和期待,孩子卻不為所動,或者表面上同意改變行為但其實只是敷衍。
怎么辦?可能家長真的是無能為力了,由心理咨詢師來做這個工作也許更合適些。當然,心理咨詢師并不是擺一套大道理給孩子聽,心理咨詢師在這方面也并非巧舌如簧。動機是復雜的也是波動的,它牽涉到人的意識與潛意識,也牽涉到內部驅力與外在刺激。心理咨詢師可以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孩子共同探索,直到找到那個動機。
不過,此動機可能非彼動機(家長想要的那個動機)哦,但只要是正向行為的動機就意味著改變的開始和可能。
家長要求孩子做什么,孩子不行動的原因要么沒動機,要么能力不足,要么三心二意容易忘,或者潛意識里想逃避,自然就“忘”了,所以要設置個比較強的提示,以免“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