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不聽話,有可能是因為這些因素在作怪嗎(孩子總是不聽話,有可能是因為這些因素在作怪對嗎)
孩子總是不聽話,說到底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探索欲望強烈,缺少安全意識、注意力不集中、丟面子、自制力弱、依賴心理強、精力充沛等。想要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首先要了解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后才能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作為孩子的家長,應該從心理行為入手,挖掘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我總結了以下八種常見現象供大家參考:
(1)“不要動上面的東西”,相信很多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這句話。但是說過以后,下次孩子“濤聲依舊”。為什么呢?——探索欲望在作怪。孩子還小,探索欲很強,對什么都是好奇的,家長們應該從態度上支持孩子,從情感上鼓勵孩子;滿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并告知孩子注意事項。比如孩子喜歡拆裝玩具,家長可以把家里一些能拆解的玩具拿給孩子,或者幫孩子一起組裝復原;如果孩子想知道飯是如何做熟的,就可以讓孩子學著做飯,家長在一旁指導。
(2)“說多少遍了,不要動電源插頭”。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存有安全隱患,家長稍微疏忽,孩子就可能受到危害。如果想讓孩子聽話,家長就要提高和引導孩子的危險意識。孩子還小,根本不知道電的危害,缺乏安全意識。讓孩子正確了解“什么是電”“如何防止電帶來的其他危害”“怎樣預防被電到”等知識,孩子才能消除好奇心,并學會安全用電。家長還可以給孩子講安全常識,教孩子使用電器的方法。
(3)“玩了一會兒,這么弄了一身土?”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限制孩子玩游戲,他這么會聽你的?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沙,水,泥,有些孩子甚至會在“垃圾”中尋找他們認為有用的物品去玩,比如樹枝,空罐子,瓶蓋等。孩子在玩這些游戲的時候感覺到無比的快樂。如果家長擔心孩子弄臟衣服而限制他們玩游戲,很有可能會扼殺孩子愛玩的天性,甚至于影響孩子的性格,讓孩子無法成為一個積極樂觀的人。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家長可以放開對孩子的限制,如果家長能夠加入其中,孩子一定會更快樂。
(4)“怎么總是堅持不了半個小時?”這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家長可以從孩子年齡段出發,讓孩子在一定時間內集中注意力。按照學齡劃分,一二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時間是10-20分鐘,超過這個時間的孩子會感覺累。三四年級的孩子可以堅持到半個小時左右,到了五六年級,基本上可以增加到40分鐘。結合孩子愛玩的天性,家長可以用游戲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對于低年級的孩子,閱讀、拼圖、搭積木、串珠子等都是培養注意力的好游戲,隨著孩子學習能力的提高,家長也可以增加游戲的難度。
(5)“當著客人的面,我都不好意思說你!”孩子也是愛面子的,即使年齡再小,也有自尊心。如果讓孩子丟了面子,孩子就會跟你對著干。家長要愛護孩子的面子,不要到處說孩子的錯誤。如果孩子做錯了事,父母在教育他們時,最好控制在小范圍內,比如爸爸或媽媽其中一人參與,不能兩個人同時批評,不然會讓孩子產生被“批斗”的感覺,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家長要平等對待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比如大人在一起聊天,鼓勵孩子參與進來,不要因為孩子小,就將他冷落一邊;做飯時,問問孩子想吃什么,不要只做大人喜歡吃的。
(6)“不要沖動,不要沖動!”孩子身心發育不夠成熟,自制力不是很強。因此孩子會出現一些沒有自制力的行為,比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事虎頭蛇尾,看電視收不住,管不住嘴·····家長要做的是引導孩子提高自制力。育兒專家認為:從小開始進行自制力練習十分重要。而且自制力是一個人后天在學業、工作、婚姻和人際交往中取得成功的因素。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做高自制力師范。家長在自我控制方面表現得出眾,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自制力的培養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例如孩子學習樂器,開始讓他練習15分鐘,然后慢慢增加。還要給孩子制定一個賞罰制度,完成目標就獎勵,沒有完成就給予小懲戒。
(7)“這么總是不疊被子?”這表示孩子依賴心理強,不聽媽媽的囑咐。孩子過分依賴家長,離開家長后就會感到無所適從,甚至缺乏主見,不懂積極行動,性格懦弱。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如果家長為孩子做得過多,就會剝奪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會剝奪他的自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穿衣、吃飯、洗臉、梳頭、整理書包、收拾房間等,以此來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家長要狠下心,舍得讓孩子獨立,李嘉誠雖然很有錢,但是他為了讓兒子獨立,就讓他自己照顧自己,打工養活自己。不要害怕孩子吃苦,要舍得讓孩子獨立面對外面的風雨。
(8)“怎么總是不老實?”愛動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很少會安安靜靜地坐在那里看書或者玩玩具,是典型的“充電5分鐘,待機兩小時”。相信很多家庭中都有一個這樣“精力充沛”的孩子,他們不僅不能克制自己,還經常闖禍。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適宜的宣泄渠道,比如踢毽子,打籃球等戶外活動,家長還要鼓勵孩子學習一兩項自己喜歡的運動,長期堅持就可以把過剩的精力宣泄出來。除此之外,家長也要引導孩子有規律的生活作息,協助孩子制定每天的作息時間表,要求孩子認真執行。執行較好的情況給予肯定和獎勵。
孩子不聽話確實是家長比較頭疼的問題,如果弄清楚原因,相信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以上八項涵蓋了大部分孩子的情況,僅供參考,如果有更好的建議可以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