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的智慧和技巧心得體會(親子溝通心得感悟)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心理學發現,現實情況也是,很多的人際問題都是關系的問題,表達方式的問題。
說話的方式比說話的內容重要得多。
一、孩子的成長階段:
1、0~6歲,家長控制階段,家長主導,孩子聽話。
2、6~12歲,是家長和孩子的共同控制階段,孩子的自主性逐漸增長。
3、12歲以后,孩子需要更多的自主性,獨立性,空間自由性。到了兒童控制階段。
在此過程中,親子溝通關系在發生質的變化。
二、親子溝通的錯誤類型:
1、很少溝通。缺乏交流,何來親密關系和教育。
2、消極溝通。是無效的溝通。警告,威脅式的交流。容易養成孩子膽小怯懦或叛逆的性格。
3、說教式的溝通。效果有限。
4、指責式的溝通。負作用大。
5、諷刺挖苦式的溝通。容易傷害孩子的心靈,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6、轉移與逃避式的溝通。只養不教,不負責任。
無效溝通,影響親子關系,讓孩子疏遠家長,費力不討好。
三、學會溝通,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1、要學習親子溝通的智慧和技能。
不幸福的家庭不會有健康的夫妻關系、親子關系。
父母的恩愛,家庭的和睦是送給孩子成長的最好禮物。
2、家長要有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帶著壞情緒跟孩子溝通。
進家之前,深呼吸3秒鐘,休整。不允許別人的和自己的壞情緒影響自己家庭的安寧與快樂。
3、家長好好說話,孩子會愛聽。
家長不好好說話,孩子會沉默或反感。
要學會和孩子好好說話。
(1)和孩子同頻互動。
抓住或創造合適的時機,跟孩子多聊一聊。主動聊天但不要過度。
(2)吃飯時不要聊很多。不要指責孩子。
(3)多用我向信息跟孩子說話,多商量,溝通。比如:我們是不是該學習,該做作業了?
(4)要能接住孩子的話。會引導孩子說話。比如:你覺得怎么樣?你的意思是?你怎么看?假如是你的話,怎么辦?
(5)不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要比孩子,首先要比家長。
要學習,但不攀比,盡力就好。
四、關注和傾聽孩子的說話。
1、愛聽,讓孩子說話并說完。
要及時回應和反饋。
要參與孩子的說話,同理,共情孩子。
要捕捉聊天的信息,聽出弦外之音,進行情感教育。
不要作評價,以免阻斷孩子說話。
好的溝通,能解決問題,促進孩子積極成長。
2、要有溝通商量的意識和藝術。
否則,就容易失去孩子。
家長要改變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
和孩子好好說話,積極地沒有阻礙地溝通。從而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促進孩子快樂成長與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