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缺失對孩子心理的影響(缺父愛的孩子心理問題)
家庭教育中,對孩子最好的影響,是父母的共同陪伴。在父母關(guān)系和諧中成長的孩子,一般性格健全,容易適應學校教育環(huán)境,融入班集體生活。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jīng)驗總結(jié),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在教學實際中我觀察到,父愛的缺席,往往容易造成孩子任性、脆弱、膽怯或?qū)W習缺乏責任心。尤其是男孩,一個無所不包的母親,加上一個長期缺席的父親,孩子性格中很難具備小男子漢的陽剛之氣。在我所帶過的班級中,就遇到過這樣幾個典型的家庭與孩子。
小琨智商高,思維活躍,但他的我行我素和愛哭令老師和家長一籌莫展。一個學期,同桌換了好幾個,遇到學習難題或跟同學發(fā)生小摩擦就哭鼻子。在與家長的溝通中了解到,小琨的父親在遙遠的邊疆工作,一年到頭難得與家人團聚。小琨的母親偏又極溫柔極細致,對兒子呵護倍至。后來,這對父母意識到長期分居兩地對兒子成長不利,父親毅然辭職回到兒子身邊。像小琨這樣類似的家庭、孩子,班里還有幾個,有的是父親長年在外地打工,有的是父親負責銷售業(yè)務,經(jīng)常全國各地跑。這類孩子的性格、習慣、學習態(tài)度無不令人憂心。
父愛缺席,有位有文化、有責任心的母親,孩子還算幸運,我們班里的小程就很不幸了。小程的父親長年在外地打工,小程的母親沒上過幾年學,沒有能力輔導兒子學習。小程曾因功課趕不上休學半年,后來留級到我班,舊戲重演,實則是孩子對學習這件事亳無責任心。一次我查家庭作業(yè),發(fā)現(xiàn)小程周未兩天一字未寫,給孩子的母親打電話詢問此事。一天后,小程在家里被母親打得鼻青臉腫,這個可憐的母親因無力教育兒子而徹底崩潰了。我為我之前的那個電話而自責,如果孩子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我又何苦苦逼迫孩子呢?當家庭教育出現(xiàn)了問題,老師恐怕也無能為力。
以上我所談到的幾個孩子,問題多半出自父愛的缺席。我想對這樣的家庭說,最好的愛是陪伴,而且,還應是父母的共同陪伴。由此我又想到留守兒童這個更大的群體,他們的父母長年累月在外地討生活,這些孩子的生存和成長狀況豈不是更令人擔憂?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相信不久的將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教育的發(fā)展最終會達到一個平衡的態(tài)勢,讓每個孩子都享受父母的陪伴,沐浴著家庭的溫暖,健康快樂地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