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怎么成了暴力溝通(親子之間如何非暴力溝通)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深刻疑惑:
怎么和孩子溝通越來越難?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遇到孩子的問題,我們習慣用暴力溝通?弄得兩敗俱傷?
我們該怎么和孩子溝通,尊重和傾聽有時候也不頂用!
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該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在有這些疑問前,我們可以去深究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在親子關系緊張且僵硬時,往往不是我們之間缺乏愛,更多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無效溝通。導致我們不知道如何去聆聽去解決和孩子的問題,本來應該是愛的叮囑,卻被當作是暴力的溝通,孩子感到難受和不理解,而父母也會怒火攻心到失望。
其實我們可以用”非暴力溝通”,走進孩子的小世界,并維護親密的親子關系。
最早是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來的非暴力溝通方式,”非暴力溝通”又被稱為”愛的語言”;很好去理解,也就是家庭成員可以通過愛意的聆聽和談話來使得雙方和諧相處。
本來因該是最親密最相愛的親子,卻不停的用尖銳的語言傷害著對方,無效的溝通背后還埋藏這巨大的裂縫。我們要永遠相信,父母和孩子都是希望和諧相處相擁,而那些暴力的溝通,諸如那些命令、警告、威脅和恐嚇、訓誡、指責等這些都會讓孩子與我們漸行漸遠。
父母也不要太緊張,只要我們學會了如何去有效地進行傾聽、解讀以及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愛,孩子會感知得到,那還愁沒有和諧親密的親子關系嗎?
接下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非暴力溝通!
首先來了解和孩子溝通的五個層次!
家長們知道嗎?其實在溝通中也是存在著不同的溝通的層次。舉個簡單的比喻,將人們之間的溝通比做一個圓的話,那越是靠近圓心的地方就越代表個人的內心深處。根據這個基礎,我們將人際關系間的親密度和安全感,從外遞增到內劃分為5個層次:
打個招呼→陳述客觀事實→談個人的想法觀點→發表內心感受→完全表里一致的表達(抵達圓心)。
而在現實的中國傳統教育中,我們都是很含蓄,沒有人教我們去聆聽和大膽的表達自我的情緒。中國式父母很多都是關注一個點、一件事;當孩子問道一些問題并且提出自我的看法,父母很直接暴力的反應就是否認—“你這孩子怎么可以這樣想呢?怎么會這樣覺得?”
我們不妨想想,孩子為什么想要向我們講述事實?他們是想要通過溝通來和父母建立起安全有效的關系;得到你的尊重和理解,更多是感到有人愛,得到精神上的富足。
如果父母在第二個層次就卡死了,就相當于我們把孩子傾訴內心感情的大門和期待狠狠地攔截在門外?而后面你卻在抱怨孩子和你無法溝通?久而之久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層次只能停留在第一層—打個招呼,點頭致意。
學會四步走,搭建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的橋梁!
那非暴力溝通方式該怎么做?學會這四步走,直抵孩子的圓心!將日常生活中的愛、理解、尊重、感恩和欣賞融于到溝通模式中,建立溫馨愉悅的親子關系!
- 第一步觀察并闡述客觀事實
先看后講,用第三方眼觀清楚客觀的將我們觀察到的事實陳述出來,不加以任何主觀的修飾詞語和夸張的手法,講好是什么就可以了。
- 第二步說出感受和觀點
不妨軟下身段,放下我們的主觀想法和臆斷,專注的去體會并感受自己和孩子的想法并描述出來,比如:害怕、激動、開心、氣憤、受傷和恐懼等等。
- 第三步了解雙方的需求和期望
這是最快找到解決辦法的一種,去探究孩子感受背后的最終看法和他們的期望;而做為父母的我們也要第一時間了解到自己究竟要干什么,需要什么!
- 第四部明確表訴自己的請求
直截了當的說清楚我們想要的是什么,具體化可視化;也可以是給孩子的建議和看法是什么。
不如通過四個小故事來看看別人父母是怎么做的?
- 第一個:父母希望孩子能自己獨立穿衣服
很多年幼的孩子養成一個壞習慣,那就是習慣將所有的事情甩給媽媽做。哪怕是早晨起床的穿衣服,可能要媽媽選好衣服,還得伺候他穿上。
這個時候不妨對孩子說:
“寶寶,我發現你的衣服都是媽媽拿的,一般4歲的寶寶已經可以不用媽媽幫忙穿衣服了,媽媽想要看到寶寶能自己完成穿衣洗漱!不如從今天開始你晚上自己找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明早自己穿,試一試好嗎?”
從客觀的描述現實到媽媽自己的感受,再提出小小的請求,循序漸進。一開始的時候,媽媽會盡量的引導孩子,”除了衣服褲子還要拿什么?對,還有襪子!真棒!”在鼓勵中和和諧的溝通環境中有效的改進。
- 第二個:爸爸發現孩子將飯菜偷偷倒掉
不急著呵斥,看爸爸怎么說的:
“孩子,我剛剛看見你把飯菜倒在垃圾桶,爸爸不太高興,因為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糧食就這樣被浪費了。我很難受。”接著就可以堅定的說出自己的具體要求,”你以后可以把飯菜吃完不浪費嗎?””如果吃不了這么多可以告訴我們,就不添那么多飯菜!要不你想我們求助也可以!爸爸也還算是個大胃王。”
- 第三個:媽媽發現孩子超時間玩游戲
可不是第一時間就關掉或者搶去孩子的電子設備,媽媽可以對孩子說:
“寶寶,現在可是九點鐘了,你已經超過玩手機的時間,該去洗澡了(觀察),你不遵守諾言媽媽不開心了(感受),我怕你睡得不好第二天不能集中精神去學習(期望),你現在是不是得立馬行動起來去洗澡早早的上床睡覺了?(請求和愿望)”
- 第四個:爸爸看到孩子將自己的東西亂放
這是個很令人頭疼的事情,爸爸可以說:
“我發現你將書包里的東西全部倒到沙發上,這樣很亂(觀察),爸爸看了很不舒服,沙發不是你的雜物鋪(看法),你可以自己將散亂的書籍和筆都收拾好嗎?要不我們一起來?(建議)”
有些脾氣大的爸爸直接就破口大罵,或者直接脅迫孩子”你還不快收拾好,信不信我把你的東西全部扔掉?亂七八糟的,什么樣?”
以上就是非暴力溝通的四步走的方式,不知道爸爸媽媽們有沒有學到了?有效得體溝通會使得我們找打開愛的鑰匙,互相了解和尊重。
非暴力的溝通方式是幫助父母和孩子在傾聽和理解的基礎上緊密聯系。雖然每時每刻都堅持非暴力的溝通方式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是只要我們不斷練習以上的四步走,實踐出真知,還怕沒有真正有效的溝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