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14歲就輟學打工的人現在(四川一打工娃)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我是歐小健@外賣小哥歐小健,1994年出生在川南地區(自貢市)。
我出生時的家庭條件并不好,為逃離這個窮地方,我17歲便離家打工掙錢。為了掙1500元的月工資,我受盡了委屈、誤解,第一次領到血汗錢卻被人搶走,但依然對生活抱有希望。之后,我不停選擇、不停放棄,歷經兩次骨折,做過了幾乎所有能干的行業,生活卻依然沒起色,而我卻喜歡上了這個過程。
(生活很美好,任何時候都不要辜負了自己)
我們雖然處在一個物質豐富的年代,但許多人在生活中還是沒有更多的選擇。也許活著本身就足夠偉大了,如果能按照自己的內心生活,那就更加艱難了。
我出生的地方叫自貢,是一個小地級市,地處四川盆地南部,這里恐龍多,鹽也多,被譽為“恐龍之鄉”、“千年鹽都”。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恐龍模型,自貢恐龍博物館更是世界聞名。自古鹽商所在都是富庶之地,這里至今還存留著一口依舊還在產鹽的千年古井,從中可以看到往日的輝煌。
與繁華都市相比,自貢鄉下的生活顯得簡陋寒酸。八十年代時,國家市場經濟環境還不是很好,再加上受傳統農耕文化影響,農村人的思想大多停留在種地上,把土地看得跟命一樣重要。可是種出的糧食卻只夠全家人吃飽,日子都過得很緊巴。
(這是我出生的地方,晚上也經常夢到它)
爸媽總共生了兩個孩子,而且都是兒子,我是老二。那時候,每當爸爸與鄉鄰坐在一起,聊到開了多少荒地、打了多少糧食時,嘴角一直都是上揚的。在他心里,兩個兒子不僅可以傳宗接代,將來還都是壯勞力,不由得感覺日子特別有奔頭。
在我印象中,爸媽一直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從來沒有出去上過班,頂多就是在家周邊打零工或養一些家禽、蔬菜到縣城換點錢補貼家用。
那時候,交通特別不方便,家里連一輛自行車都沒有。如果要去縣城賣菜,只能頭一天下午把菜摘回來,然后第二天凌晨四點就出門,走七八公里山路,才能坐車去縣城。雖然很辛苦,但對農村人來講,只要能掙到錢,這都算不得什么。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形容我特別貼切,盡管當時我還小,但爸媽從來就不嬌慣我。他們認為男子漢就應該早點學會干農活,將來容易找到媳婦,分家后可以多打糧食養家。
(只有吃苦耐勞才能在這里扎根)
通常天不亮,我就跟爸媽起床,在夏天的時候,先到地里干活,十點左右再回家吃飯、喂雞、喂豬……下午三點左右再上山拔草、收糧食……天黑后才能回家。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總有干不完的農活。
跟莊稼地打交道久了,我慢慢學會了忍耐,變得吃苦耐勞,時間久了,我漸漸意識到,只有多使力氣才能生活得更好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想法越發堅定,深深地刻在我的骨子里。
生活雖然不易,但我的童年并不缺少樂趣。那時候,由于爸媽把所有心思用在了莊稼地上,無暇顧及我,我基本處于被放養狀態,天性從沒被壓制過。
在空閑時間,我經常跟伙伴們下河摸螃蟹、抓知了,最喜歡的是到河里洗澡,但每次都會被爸媽暴揍一頓。反復多次之后,在我無拘無束的性格中,有了些許敬畏,終于懂得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正在點煙的是我的父親,一輩子都沒離開過莊稼地)
那是我人生中最開心的一段時光,心里通透,想笑就笑,想哭就哭,難過的時候,只需一塊糖就能被滿足。
本來我可以按照爸媽早已給安排好的路,開荒種地,娶妻生子,不管愿不愿意,一直這樣走下去。但歷史潮流卻是一直向前的,不允許一成不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開始更加關注好的生活條件。由于莊戶地里基本掙不到錢,就不再那么吃香了,爸媽也開始為兩個兒子將來蓋房,娶媳婦操心犯愁。
周圍人的生活條件都在不斷改善,而我家起色卻不大。為了節約,即使在過年的時候,我也很少買新衣服,身上穿的都是從親戚鄰居家撿的。
一開始,我還不懂得攀比。但上學后,我就有點自卑了,性格也開始變得內向,總覺得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不愿跟同學們湊在一起玩,去上學的路上能拖就拖,寧愿到地里拔草,也不愿意去學校。
(母親背著哥哥家的小孩,父母這輩子真的很不容易)
人們常說:寒門出貴子,但我卻是例外。在八九十年代,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如果要想學習成績好,個人天分很重要。由于我家祖上沒出過秀才,爸媽不怎么重視上學這件事,我的心思也不在學習上,所以學習成績一直很一般。
高考完之后,果不其然,我的成績很差,沒能考上好的大學。家里人都認為,就算我去上大學了,將來也不會有什么出息,只是白白浪費錢。于是我跟爸媽商量之后,決定出去討生活。那年,我17歲。
那時的我,活在當下,對人生沒有規劃,更別提夢想了。只想早點離開這個窮地方,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快點掙到錢,愚昧地認為錢可以代表一切。
自此,我抱著對未來的期許,踏上了艱辛的打工之旅,再也沒有回頭過。人的感情總是這么矛盾,多年以后,當初我最想逃離的家鄉,現在卻成了心中最牽掛的地方。
(到陌生的地方討生活,能有一個落腳的地方就很不錯了)
找工作時我犯了難。因為我未成年,所以到處碰壁。最后,我跟朋友一起來到了一家紙箱廠,想碰碰運氣,老板看我可憐就收下了我們。這就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終于有了一個落腳的地方。
當年我們六個人住一間宿舍,屋里連個衣柜都沒有,只能把隨身衣物塞在編織袋里放在床尾或床底。沒人會主動打掃衛生,加上宿舍緊挨著廁所,屋里又臟又臭。若是遇上晚上喝醉酒抽煙的,我一整夜都睡不安穩。
在工廠里,我每天連軸轉,經常上夜班,一個月工資大概1500元。剛入行時,我什么都不懂,每天過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出問題。時間久了,我才發現,在工廠干活要想過得滋潤,不僅僅需要吃苦耐勞,還得八面玲瓏。
紙箱廠工作分為分紙、印刷、開槽、粘合、打釘等,但這些工作都跟我無關,因為我主要負責打雜:到倉庫拉原料、給機器上原料、紙殼盒子成型后碼放整齊等等,在嘈雜的廠房里忙得團團轉,一刻都停不下來。
(工廠宿舍只能夠睡覺,不是心靈棲息的地方)
好在我是干農活長大的,所以應付這些工作還是沒問題的。只不過同事們看我老實能干,經常“關照”我,遇到什么繁瑣小事,總是第一個想到我;遇到問題時,他們也會第一時間想到我。
記得有一次,機器出現了問題,導致塑料盒子厚度不均,甚至有些沒能成型,師傅發現后直接找老板告狀。老板心疼錢,把我喊到辦公室,不分青紅皂白地罵了一頓。
這時另一位老師傅剛好路過,聽到后為我打抱不平,走進辦公室對老板說:“這不是他的問題,他很能干,是機器出了毛病。”
當時我覺得特別委屈,即使付出再多,在利益面前也會被否定得一文不值。那天晚上,我翻來覆去地睡不著,特別想家,真想立刻離開這個地方,但我的委屈又有誰會在意呢。也許這就是長大后的煩惱吧,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扛。
那時我才發現,外面的世界并沒有想象中的美好。我開始后悔自己的選擇,可是此時后悔也沒用了,小時候我可以選擇怎樣生活,但現在我只能被生活選擇。而一名外來打工者想要翻身,那得需要千倍的努力和運氣。
(走進自貢市恐龍博物館,就如同進入了“侏羅紀世界”)
一段時間后,終于發工資了,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以前的不快瞬間一掃而空。我緊緊握著那幾百塊錢的工資,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干,掙更多的錢幫助家里。
可是,就在我拿著錢回宿舍的路上,意外卻發生了!幾個小混混在路上堵住了我,把我的工資全部搶走了。
我站在原地呆了很久,不愿接受這個現實。辛苦了這么久,忍受了這么多委屈,原本想著能讓爸媽高興一下,但是我竟然連血汗錢都守護不住,所有的激動和期待都破滅了。
生活對大多數人是很艱難的,現實的殘酷往往會超越我們的想象。我們只能用忍受去對抗生活的本身,但沉默的力量也是無窮的、最有力量的。
這件事從此成為了我心里一道永遠的傷口。兩年之后,我回家過春節,正好趕上同學聚會。我特別想跟昔日的好友傾訴一下這些年打工的辛酸,非常急切地參加了聚會。可是,跟同學見面后,我才知道什么叫物是人非。
在餐桌上,我得知以前的同窗好友大多上了大學,還有人正在跟親戚朋友一起做生意。他們侃侃而談,講述著身邊有趣的故事,描繪著對未來的構想,對生活充滿了激情。而我卻被冷落在桌角旁,尷尬地點頭應聲著。
(自貢燈會,1月中下旬開始,是南國燈城的歷史文脈)
回家之后,我把自己關在屋里,為我遲來的醒悟悶悶不樂。原來世界上除了金錢之外,還有理想更值得追求。
可是作為窮人家的孩子,我只能先謀生,再謀理想,不像他們一樣,可以遵從內心的愿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短短幾年時間里,我與他們已經不是同路人了。
爸媽看出了我的心思。有一天晚上熄燈后,迎著月光,媽媽進了我的房間,坐在床沿上,語重心長地跟我說:“現在不愁吃、不愁喝,我跟你爸只希望你能健健康康的就好。”
第二天醒來后,我有些頓悟了。父母最關心的是我能開心地生活就好,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何必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呢。
人既然來到這個世上,那就有存在的意義跟價值。爸媽干了一輩子農活,但從不抱怨命運不公。人生從來都不完美,生活中充滿著許多的無奈,努力過好當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讓自己高興,這是一個普通人,對生活最好的致敬。
春節過后,我辭職了。我再也不想干著看不到希望的工作,希望能用有限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在抗日戰爭時期,自貢井鹽負責供銷全國)
之后,我先后干過食品廠、電子廠、包裝廠、打字員、快遞員等等,凡是能看到的、想到的我基本都嘗試過。雖然我沒有什么遠大的夢想,但至少按照內心所想,去體驗不同的生活。
期間,我最喜歡的一份工作是安裝活動雨棚。雖然那時我天天在太陽下暴曬,特別是夏天,衣服經常被汗侵濕,但心里從不覺得苦。因為戶外安裝可以讓我滿城市轉悠,還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
一次,我在工作中發生了意外,腿骨折了。休息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沒能完全恢復,突然閑下來,我心里很著急。于是,我帶傷找到了一個客服工作。并不是因為我有多能干,而是因為有事可做才會讓我感到踏實。
但可惜后來老板生意不好,我又失業了。2017年下半年的時候,趕上外賣配送開通了,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準備先干一段時間。沒曾想,后來我還挺喜歡這份工作。因為它自由,而且多勞多得。
(其實生命意義的本身,就是有事可做)
當時,我選擇干外賣的時候,周圍的朋友倒是沒說什么,但爸媽不太支持,因為他們覺得整天騎車在路上不安全。后來時間久了,他們也就同意了。
從此,我過上了走街串巷的日子。在有些人看來,在路上風吹雨淋送外賣,并不是一份很體面的工作,但對我來說,它卻是我賴以生存的“莊稼地”。
每當我把訂單送到顧客手里,聽到一聲謝謝時,心里特別有成就感,不僅僅是因為得到了別人的尊重,最重要的是體現出了我的價值。人靠自己力氣生存,靠自己本事吃飯,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生活圈子不同而已。
現在,我每天為了生存,騎行在大街上,面子對我來說已不在那么重要。因為面子是虛的,是弱者的面具,不能當飯吃,是最沒有用的。在外打拼時間久了,我清楚自己現在最需要什么,特別喜歡這樣踏實地活著。
有一次,我在送外賣時出了一起交通事故,腳又骨折了。當時,我在群里說了一聲,沒多久幾個同事就過來了,把我送到了醫院,還墊付了前期的費用。手術過后,還有好多同事來看望,那時候我才發現自己也有很多朋友。
(每次回家,我都幫父親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件事之后,我明白一個道理:在追逐金錢的路上,我們會忽略掉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比金錢更有意義、更長久,它們就是親情與友情。
這輩子,我可能都過不上奢靡的生活,但好在我有一大群朋友,現在過得很安心。
尤其是我們剛剛經歷了災難,災難還沒有結束,災難之后均以沉默為注腳,但是沉默之中一定蘊含著巨大的力量,也蘊含著巨大的幸福。也許有一天,只有真正懂得生活的意義的時候,我們才能走向真正意義上的幸福。
(這是現在的我,旺季一個月能掙七八千塊錢)
我特別喜歡莫泊桑在《一生》里的一句話,“人生從來不像臆想中那么好,也不像臆想中那么壞。”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可有時我們也會發現,自己可以咬著牙走很長很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