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海盜書屋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養蜂有養蜂的方法,養豬有養豬的方法,惟獨對于教養孩子,反而不如養豬養牛的重要。”這是陳鶴琴先生將畢生精力奉獻于家庭教育研究和實踐的原因。他說這句話的時代背景是20世紀20年代,當時他感覺到大人們都習慣性地將孩子們當成附屬品,無知又專制地看管著。同時,幼教的三大病“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大肆流行,令他憂心不已。

如今,一個世紀過去了,但我感覺現在的教育大環境并沒有特別大的改觀,雖說父母們對孩子們的關愛多了,但在教育問題上依然不得法門,走了很多彎路。
讀完這本《家庭教育》后,我開始反省,因為書里說的很多毛病我也曾犯過,雖然我還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已經當過姑姑和阿姨了,又或者面對朋友孩子的時候,也可能因憐愛之心壞了人家的規矩而不自知。

記得之前有一段時間,很多人都在討論“原生家庭”,雖然我不太贊同人們把自己的命運過多地推給自家的家庭和家人,但是不可否認,每個成年人在自我超越的過程中,總是需要一段時間去平息自己和家族的矛盾和沖突。在這個過程中,假如有人始終都無法解開自己的心結,那么,此后,他余生的精力便會不自覺地被消耗在上面。這對于人類的智識發展來說,真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讓每個家庭成員充分發展自己的生命。但一直以來,我們對家庭教育都不甚重視,不曾將它當成一個重要的技能進行學習。如果不是因為項目需要,恐怕,我也不會這么認真地去研讀這些珍貴的資料。所幸,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得益于大美兒童世界掌門人肖述濤先生的推薦,我才能觸及陳鶴琴先生的教育理念。
“愿全國兒童從今日起不論貧富、不論智愚,一律享受相當的教育,達到身心兩方面最充分的可能發展。”這是陳鶴琴先生的愿望,我姑且也先盜來以表達對前輩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