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考試考了90分家長意見(五年級數學如何考滿分)
雙減政策下,很多中小學生家長突然發現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束手無策了,尤其在數學的學習上。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家長輔導孩子的小學數學真就那么難嗎?
提到這個問題,我們先來探討一下學好數學最重要的核心是什么?
學習的核心應該是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和掌握學習方法。
小學生學習語文、英語靠的是知識的積累,訓練豐富知識的輸入(閱讀)和輸出(表達),靠的是下真功夫,沒有捷徑可走。
而數學則不同,它需要孩子養成主動的數學思維,思維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就離不開數學思維的動力——興趣。而尋找的方法則是數學思維的方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方法又是相輔相成的,帶著興趣去找方法是主動的,相反孩子長時間找不到學習數學的方法也會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看到了吧,學好數學不是簡單靠積累知識就行的,必須深刻理解數學背后的規律。
影響孩子數學學習成績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沒有理解或沒有學會知識點、心理畏難、粗心大意等,做為父母首先要觀察孩子,發現孩子在學習數學中存在的習慣問題,有針對性的幫助訓練克服,如果存在多個因素,比如既沒有深入理解知識點,做題又沒有精力集中、粗心大意。
那就要先確定一點開始訓練,這樣容易讓孩子自己能看到進步。
等取得進步,孩子產生了一些自信心后,再去進行下一項,切記眉毛胡子一把抓。 因為沒有重點就等于沒有重點,改正出現的學習問題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如果擺在他面前的問題多了,除了感到畏難之外,還會因為心煩而徹底失去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發現孩子學習中存在問題的辦法很簡單:可以通過觀察做作業的狀態,是否認真專注,遇到不會的題目時的反應;也可以通過留意考試成績,期中或者期末考試成績出來后,一定要看考題,不止看錯在哪兒里,更要看對在哪兒里。看錯題是找不足,看對題是建立孩子的自信。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止看不足之處,更關注已經取得的成績。
我家孩子上小學五年級,次次考試數學都是滿分,我在輔導孩子學數學的過程中,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與諸位家長分享。當然孩子不同,輔導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一、 破心障
當孩子對數學出現畏難情緒,或沒有興趣時,表現出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寫作業時拖延,不夠積極,到了該寫作業時磨磨蹭蹭,半天也沒打開作業本,或者題都沒仔細看過就哭喪著臉說:“題怎么這么難啊!”
這個時候我會過來,打開孩子的書本,就當著孩子面前做完第一道題,說清楚哦,是我在孩子的作業本上按步驟寫完第一道題,不是講給他聽。
我就是要破除他心理上很難打開書本下筆開始做題的抵觸心理,讓他覺得也沒那么難。我記得當我做完第一道題時,他說:“還是我來吧。”搶過筆去。我笑著說:“好吧,不管難不難,先做做看,實在不行的難題留下告訴我,我跟你一起找解題方法。”
除此之外,我還刻意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為了打破孩子對“數學枯燥”的刻板印象,我給孩子買了一套《寫給兒童的數學三書》,這套書十分有趣,是著名教育學家劉薰宇先生所著,專門寫給中小學生的數學科普經典書,這套書以“馬先生”的口吻為孩子講解數學知識,把100多個數學題目用一個個故事串聯講解,融合了知識性和趣味性,孩子就像在看故事一樣,潛移默化地建立了數學思維,也對數學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
我覺得,比起學習能力,興趣更重要,因為只有孩子感興趣了,才會產生內驅力,從而愿意主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學得好。
二、 換角度
看到孩子真的碰到難題,很有可能是因為上課沒有注意聽講,或者沒有聽明白,這時就一定要跟孩子一起找方法,所謂方法就是發現出題背后的規律,理解并記住它。
還記得在一次輔導過程中,發現孩子不理解比率問題,班級里男生有24人,女生比男生多1/8,女生多少人?孩子回答24乘1/8是3人。
好吧,我拿出10元錢,說:“我有10元,你比我多20%,我應該給你多少錢?10乘20%等于2元,那就給你2元,可我說的明明是你比我多啊?”
孩子思索片刻,突然大聲說道:“哦,我明白了。我丟掉了一個10元。”作為輔導功課的家長遇到孩子突然靈光一現的時刻是最有滿足感的。之后,趁熱打鐵在孩子的習題冊上找到幾個類型一樣的練習題,變換著場景讓他去做,效果是一路勢如破竹,這樣,這個類型的題,無論這么變換花樣,其背后的相同規律已經被孩子理解掌握了。
三、 控節奏
輔導孩子學數學,需要韌勁,不能一時興起,然后就不了了之,要有一段時期的堅持。這個堅持的過程就是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培養數學興趣的過程。既不能半途而廢,也不能貪多圖快。
嚴厲地要求孩子多刷題,規定學習任務量是有害的,會把孩子本可以覺得美妙的事情變成了任務,一個討厭的任務,那就扼殺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刷題的目的前文說過了,就是過篩子,找到薄弱的知識點,如果孩子數學基礎弱,不會得多,過多的刷題只會打擊孩子的信心。這時候最好的是放慢節奏,最好以單元測試題為中心,找出5-10道題去測試,找到薄弱點,去講解。講解完再找類型題做兩道。日拱一卒。等到積累一定程度再去刷題,那就是一種享受了。
這個過程一定要讓孩子體會到。
四、 勤復盤
要多帶動孩子復盤,學會的知識點,要鞏固扎實,溫故知新。記得孩子學分數小數的時候,碰到比較兩個算式比大小時,經常出錯,不得要領,還要笨笨地逐個計算。
于是幫助他總結出口訣:乘大于1的數變大,乘小于1的數變小,除大于1的數變小,除小于1的數變大;等號兩邊各自相乘較大數的數小,乘較小數的數大等等。有時候我們會脫離書本,開車時還會一邊開車一邊考他口訣。
不定期地復習了幾次后,孩子做題時再碰到這類題做的又快又準。看考試卷子出現這類題時也是沒有再出現做錯的情況。
五、 探未知
有時可以讓孩子接觸一些前瞻的知識,不是讓他超前學習,只是為了開闊眼界,留點期待。
例如曾經發現孩子很排斥解方程,寧可列算式,也不想列方程,感覺很奇怪,這應該是一種習慣的思維方式吧,或者課堂上老師講方程式時他神游了。簡單一些的題還好辦,以后數學越來越復雜,不去解方程可就麻煩了,于是我在紙上寫了一個E=mC^2,跟孩子說:“看到了嗎?這么簡單的一個公式,也是一個方程式,給了你質量變化的量就能算出能量釋放的量,光速是個非常大的數,一點點質量的減少就會釋放出巨大的能力,這就是原子彈為什么威力那么大的原因。”
聽得孩子云里霧里的,我知道這對他的理解而言還為時尚早,聽不懂,于是我就跟孩子一起看一下《寫給兒童的數學三書》里對數學方程這方面的講述,孩子也就明白了,其實列方程很簡單,第一步設未知數;第二步找等號。然后就按照數學的方法一步一步推導,多有意思啊。
從此以后孩子對解方程不再抵觸了,而且也知道上了中學后,想學好數學、物理、化學都需要解方程的。
小學階段成績高低,知識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最為重要的應該是在學習數學上培養興趣和掌握方法。像呵護小火苗不熄滅一樣,保護好孩子的數學興趣,和孩子一起尋找方法,演示尋找方法的過程,再慢慢鼓勵孩子自己在找方法上的嘗試。這樣孩子既有了學習的動力源泉,又有了前進的方向。
方向正確了,父母會感到輕松,孩子也會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