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家長應該如何幫著改正?(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對應方法和解決辦法)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這樣一個感受,生活里的孩子總是活潑可愛的,但是一旦遇上學習問題,他們在我們眼里就會變得到處都是“不可饒恕”的缺點。就是現在常說的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我們也總是習慣性用焦慮、憤怒甚至抓狂的態度去回應他們,不經意間就做出了許多傷害孩子的舉動。
其實許多時候我們看到了孩子的“負面行為”,卻沒有意識到這些行為本身并沒有那么負面。事實是我們過于嚴格的標準,壓榨了孩子成長的空間。所以,家長們應該具有怎樣的心態才能改善孩子的學習成長環境呢?
挖掘孩子做事的動力
根據大量的親子咨詢案例,我們的孩子在學習上很容易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習的內驅力不足的問題。
這里所說的內驅力,其實就是一種內在的動力,是孩子為了享受樂趣、提高能力而愿意去付出行動的動力。這種內驅力的重點在于,孩子的出發點都是和自己有關的,關注的是自己的體驗感,自己能否自得其樂。
在幫助家長們理解自驅力的時候,我們很喜歡拿汽車打比方。一個自我內驅力很足的孩子,他往往就能自己生產燃料,然后給自己提供動力,自給自足地去驅動自己做事,形成了一個做事情的積極的閉環。
所以我們要注重在孩子做事的過程中,去幫助他們發現他們做事情的內在需求,更多地依賴他們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目標去引領自己做事。就好比學習,我們也要讓孩子去思考學習和將來之間的密切聯系,幫助他們發現自己未來想成為的職業、想做的事業,然后引導他們往對應的方向進行發展。
改良家長自己的報警系統
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高標準、嚴要求孩子的當下,我們對于孩子做出的正面舉動的感知,已經變得很淡薄了。但是對于孩子偶爾的一個小錯誤,我們卻總是明察秋毫,甚至還會斤斤計較許久。
我們家長的判斷體系開始變得像是一個敏感的報警系統,只要孩子稍微偏向負面,有時候可能只是害羞沒打招呼、比較喜歡在休閑時候打游戲等等,都在我們眼里變成了不可忍受的事情。
然后我們家長內心就會驅動著我們去講講道理,想辦法改變他們,甚至要給他們講講道理,告訴孩子什么是正確的。
如果孩子不聽,我們會怎么做呢?是不是就會加大劑量地去提醒,強迫我們孩子去做出改變呢?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家長的頂頭上司天天就這么催促、要求我們,我們內心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一定是煩躁的、抗拒的,最后還有可能倔強地原地踏步,最后導致關系上受損。
所以我們做家長的有必要認真看一下自己的報警系統是不是足夠客觀,如果只是為了放大孩子的負面行為去進行報警,那么一定對彼此都是存在負面影響的。
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標準交還給孩子自己,讓孩子有一種自我進步的意識,而不是讓孩子覺得自己已經超過上一次的標準線了,卻離家長們的及格線還遙遙無期。要知道把標準交給家長們,很有可能最后的標準線就是接近滿分了。孩子總是夠不到那個標準線,不僅不會變得更好,反而逐漸的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比方說,我們寫作業的時候是真的不允許發出任何聲音、不存在任何打斷嗎?不是的,我們希望的只是孩子能有一段時間的全神貫注,高效地去完成一科或者兩科的任務。但如果我們一直把孩子一動不動、埋頭學習當作死標準,不允許孩子透口氣、和爸媽交流兩句,那么他們該專注的時候,一定會難以有足夠的精力再去集中。
許多問題不是孩子自己犯下的,而是被我們家長硬生生逼出來的,我們要去做的,就是減少這方面的情況。
如何客觀看待孩子的負面行為
其實想要真正學會客觀看待孩子的負面行為,就是個一念之轉的問題。我們不妨在即將沖孩子發脾氣時,問自己這么幾個問題:那是真的嗎?你能百分之百肯定嗎?如果你受到接下來的負面評價,你會怎么評價,會怎么認識自己呢?
往往這樣幾個問題下來,我們會發現,我們自己即將做出的判斷,可能是偏激的、輕率的,對孩子的批評也會更容易轉換為一種合理的引導。
在自己沒有好的解決方法的時候,不要去打破平靜狀態,不要急于出手,尤其是部分孩子的負面行為其實就是一次性的,下一次就好了。
在需要對孩子做出回應的時候,我們要盡可能簡潔、利落,并且在情緒上要保持克制,幫助孩子一起去找到可以糾正行為的好方法。
而最后一點更關鍵,我們應該允許孩子犯錯,甚至犯同一個錯誤。我們自己身上的一些問題每次就能做到一次性徹底改正嗎?不是的,往往一件事要形成經驗,就是可能需要反復犯錯才知道的。
所以,下一次當我們的孩子再次出現“負面行為”時,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更加懂得如何采取正確的態度去應對,而避免掉那些情緒化的、片面化的表達。相信只要我們肯主動去改變親子之間的相處互動模式,我們之間的溝通和孩子的成長發展,只會越來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