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盤錦是一個四線小城,清華北大升學率是全省平均的2倍,按這個比例數上海肯定比不過,也就北京能比我們多幾個。”這是魏老師的一段演講,網友們直呼先認識了魏老師才認識了盤錦市。

魏書生老師也被人們稱為當代教育界的孔子,不管什么學生到他手里個個品學兼優,自己的兒子也成功考入清華大學,他的教育不以應試為目的,卻能考出很好的成績。
他一直把“自育自學”當做教育的最高境界,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就算他不在學校兩個星期,他班學生的成績依然位居全年級第一。
具體怎么做的呢?就2個方法。
第一,要給孩子精神充電
電器需要充電,人腦也需要充電。他們的充電方式是和偉人接通精神電源。

具體操作方法是:課前全體起立,意念上想自己最崇敬的人,想這位偉人是如何面對學習、怎樣面對工作的。然后想象自己就是這位偉人,自己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為人處事,都和自己最崇拜的人一樣。想得越逼真、越形象、越生動、充電就越成功。

持續兩三分鐘后,學生們都會感到、信心百倍,精力旺盛。接下來魏老師會說:“各位偉人請就坐,我們開始上課。”
學生們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下學習,當然就容易戰勝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逐漸就能使自己成為目光遠大、意志堅強、勤奮好學的人。
魏老師說:“每位學生書桌里放一本名人傳記,學生們便有了高瞻遠矚的人生導師,我便有了許許多多比我高明的助教,幫著我教會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魏書生當了校長之后,他便要求全校學生都這樣做;當局長后,要求市直中小學的學生在書桌里都必須放有人物傳記。
這讓我想起去年六一兒童節,環球時報發起一個話題叫做“送給孩子一個偶像”,將好的偶像比作最好的兒童節禮物,探討榜樣的力量。并配有宣傳片,陳宣就是在偶像的影響下,一次次的跌倒再爬,最終走向成功。

配文很美:為了成為你,我一次次努力練習。我可能無法像你一樣優秀,但因為你,我會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偶像即模仿對象,是目標,是動力,是人間理想,是人生路上的一道光。讓孩子從對偶像的崇拜中,獲得力量,自發成為更好的自己,這遠比家長和老師反復敦促更有效。
有句話說得好,三流的家長放棄,二流的家長強逼,一流的家長做志向激勵。
爭做一流家長的我給孩子買了一套名人傳記,還真有效果,學習比以前主動了,做事也也更有韌性了,沒想到的是,對多鋼琴還有幫助。看完貝多芬自傳后,她再練貝多芬的曲子時,就充滿了感情,貝多芬對她來講不再是一個名字而是立體而鮮活的人物,老師說她音樂素養大有提升。
看名人的故事,還能對孩子,科學、藝術、商業進行啟蒙了,孩子讀著讀著就會不自覺地代入其中,從這些名人的成長過程中汲取知識和力量。
常有家長讓我推薦書籍,我把這套書的鏈接放到下方,一套10冊,原價158,現在上新活動價69,我覺得價格很是美麗,有興趣的家長可點擊下方商品卡了解購買。
孩子有了學習動力,接下來還要重視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這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二點。
第二,培養孩子自主學的能力
魏老師強調預習的重要性,預習是培養學習能力的很好途徑,無論是哪科,80%的同學憑自己的能力能看懂80%的教材,之所以顯示出老師不講我看不明白,就是因為長期等著老師,靠著老師,結果把自己的自學能力給壓制了,有山靠山,沒山獨立,當你要獨立的時候,潛能才得到發揮。
孩子的能力得以發揮,學習自信心也會增強,并能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從而走向良性循環。
當孩子有了學習的動力,還有學習的能力,孩子想成績不好都難。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