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老家帶孫子患上焦慮癥(跟老人帶娃有分歧)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平時在小區里散步會發現還是有很多老人在帶孩子,有的老人慢悠悠推著嬰兒車,有的老人追在孩子后身后跑,還有人在大聲呵斥淘氣的孩子。
這里面或許孩子來串門住幾天,或許是父母出去工作把孩子交付給老人帶。
如果問這些帶孩子的老人是什么心情,可能是開心、幸福,也有可能是“焦慮”,就像下面這兩位老人一樣。
外婆帶娃每天睡不踏實
剛剛過去的暑假,小宇軒在外婆家住了一段時間,孩子每天跟外婆在一起當然很開心,可外婆的身體有點吃不消。
宇軒正是淘氣的年齡,白天在屋子里跑來跑去,外婆的心時刻緊張著,晚上睡覺時還要總想著給宇軒蓋被子,結果每天都睡不踏實。
可就算是這樣,外婆還是很喜歡宇軒來家里串門,給他做好吃的、陪他玩游戲,開學后舍不得外孫走。
如果說睡不著覺是帶娃的日常,那下面這位爺爺就有些無奈了。
爺爺一聽雞叫就心慌
大家還記得那個帶孫子后得“焦慮癥”的爺爺嗎?住在市內的孫子暑假時回到農村爺爺家,把院子里的雞當成朋友。
每天追著雞跑、還騎在它們的身上,用木棍追趕等,幾天后這些雞都被孩子折騰的不下蛋了。
爺爺一邊心疼那些雞,自己又舍不得說孫子,一個暑假過后爺爺每次聽到雞叫都會頭痛,吃飯時也沒有胃口,后來真的被診斷出焦慮癥了。
老人帶孩子,緊張又幸福著
曾有人做過調查,在一個小區內,工作日期間,老人帶娃的比例幾乎達到平80%,到了節假日才會減少一些大概在50%~60%。
老人帶隔輩孩子是有些吃力的,他們與孩子父母的育兒觀念不同,照顧時體力跟不上、又怕跟孩子有代溝所以會有些緊張過度。
可是他們口中喊著累、卻也沒有不管孩子,反而把更多的愛都給了隔輩,比對自己的兒女都好,這不僅僅是因為年齡的差。
為何“隔輩親”之間的愛這么寵溺?
每當聽到老人帶孩子時,總會有人說到“溺愛”這兩個人字,雖然大部分老人是在這樣做的,但這背后的原因卻很少有人知道。
1)孩子勾起回憶,彌補年輕時的“遺憾”
每一對父母都很想親自帶孩子,但大部分年輕父母有了孩子后還是需要工作,不得已把孩子帶給老人帶。
而現在的老人的,就是當年那個沒辦法自己帶孩子的年輕人。看到隔輩與自己兒女形似的臉龐,就會瞬間勾起他們的回憶。
之所以老人對隔輩那樣寵愛,也是彌補自己年輕時沒有照顧到孩子那種遺憾的心理。
2)老人心疼自己的兒女
其實誰不想有一個清凈的晚年生活呢?可這時也是兒女剛剛開始成家立業的階段,事業和孩子不能兼顧。
若是不工作賺錢就沒辦法維持更好的生活水平,可賺錢了就沒辦法帶孩子,老人不忍心看著兒女太累又心疼小孩子,就會選擇帶隔輩。
3)孩子是老人心中的希望
老人喜歡小孩子的原因還有一點是“生命的希望”,如果說老人是夕陽,孩子就是清晨剛剛升起的太陽。
老人這一輩子看過了許多事情,年齡一天天增長,當他們看到單純又充滿活力的孩子,就會從內心感到喜歡、充滿希望。
4)血濃于水的親情
無論是孫子還是孫女、還是外孫和外孫女,都跟老人有著濃濃的血緣關系,是生命愛的延續,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時親密是不需要假裝的。
心里話:
大部分老人都是愛孩子的,也正是因為太愛孩子了才會把握不好一個度,最后變成了溺愛。
除了這一方面,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會比年輕人更加有耐心,有完整的時間陪伴孩子,給孩子講一些現在很少見到事情,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所以有老人帶孩子的家庭要對老人有感恩之心,有事情好好商量,不要讓老人“費力還不討好”寒了心。
【今日話題】你身邊的小孩子,是父母在帶還是老人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