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的問題(親子溝通中常犯的錯,看看你中了幾條!(建議收藏))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不少家長反映自家的“熊孩子” 太不聽話了,每次說話他都會頂嘴。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家長都難以控制住自己的脾氣,會采取“棍棒教育” 或是“打罵教育”達到教育目的。
但運用到實際教育中就發現,孩子根本不吃這一套。家長越兇孩子的態度越惡劣,小時候能制住自己的教育方法為什么現在不管用了呢?很多家長覺得是孩子的問題。
表姐是個農村家庭主婦,沒上過幾天學,育兒方法的科學性更是不高。在她那里奉行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是這錯誤的育兒方式導致了一場悲劇。
侄子天性好動非常皮,前幾天他又一次故意給別人的車胎放氣了。其實之前就出現過不少次類似的錯誤,表姐沒少揍他。可挨打并不能讓侄子得到警醒,反而更加執著的去做這件事。
這次表姐用笤帚把狠狠的教訓了侄子,可沒想到打完以后侄子并沒有哭著向表姐認錯,反而理直氣壯的說:“我討厭你,早晚我都會離開這個家。”
表姐覺得這就是小孩一時的氣話并沒有在意,可當晚侄子就不見了。表姐終于意識到了問題的重要性,召集了所以親戚朋友幫忙尋找,同時也報了案。
后來警察在火車站找到了侄子,當時他正在買票,因為年齡太小讓售票員起了疑心,這才找到了。
事后表姐才知道,第一次放車胎氣是因為,自行車主人言語傷害了同伴。做法雖不對,但也是有原因的。
表姐錯誤的溝通方式讓孩子差點就與之反目成仇,親子關系出現裂縫與溝通方式有很大聯系。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存在著很多教育問題,大家應該知曉自己所犯的錯誤,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引導。
家庭教育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什么?
1)嚴格要求孩子,但自己做不到
不少家長喜歡給孩子制定一些高標準的學習計劃以及生活行為準則,但絲毫不考慮孩子自身的能力。
這樣的目標孩子很難實現,在無數次失敗之后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使之內心出現失落感。很多家長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甚至會在生活中起到負面的榜樣作用。
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一樣也達不到,最后卻怪孩子能力不足。天資無論多么聰慧的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都難以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家長應該對自己的言行多反省。
2)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
家長覺得自己是成年人,所以總是會對孩子進行命令式的教育。所有的決定都不不考慮孩子的意見,仿佛成了孩子人生的主宰者。
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會培養出兩種類型的孩子。一是,懦弱沒有主見、喜歡依賴父母的孩子;二是,極度叛逆不喜歡聽從父母意見的孩子。
很顯然這兩種結果都不是家長想要達到的教育目的,為了避免此錯誤的發生,大家應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3)不懂溝通,粗暴教育
成長中孩子難免會犯錯誤,用強制手段實施教育的家長并不少,可最終的效果不見得理想。不問清來龍去脈就直接評判孩子的行為,很容易冤枉孩子,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沒有溝通的家庭教育,并不能根據孩子的自身優勢進行引導。命令式、粗暴的教育方法,只會讓孩子產生更加應激的反應。
每個父母都是為孩子好,但是沒掌握對的教育方法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誤導。父母確實應該在孩子面前建立威嚴感,但是這并不等于兇。教育的重點就在于懂得溝通技巧,這才能承擔起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責任。
親子溝通的原則,作為父母需了解
①鼓勵孩子的進步
中國很多家長都比較含蓄,喜歡使用“謙虛教育”的方式對待孩子。例如,孩子考試得了99分,明明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但是家長怕孩子驕傲就對他進行貶低:“又沒得滿分,沒什么好開心的”。
家長覺得自己做了一件為孩子好的事情,可此語言卻給孩子帶來的自卑。其實恰到好處的鼓勵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家長的稱贊能給孩子帶來自信,下次做事情會更加努力。
②學會認真聽孩子講話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小想法太幼稚,所以每當他們提出意見的時候,總會忽視或者直接否定。
這種錯誤的教育行,來對了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不再想和家長溝通。為了能與孩子建立和諧、平等的親子關系,家長應該學會放下手中的工作,認真聽孩子講話。
學會傾聽是了解孩子的好方法,作為一名負責任的家長應該重視起來。
③允許孩子發脾氣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孩子也是如此。讓他非常抗拒,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不要逼迫他去做,可以與孩子達到共情,理解他的想法和情緒。
例如,孩子不喜歡寫作業,家長可以詢問“不愛寫作業是因為題太難嗎?”互動的時候應該站在他的角度提出疑問,這樣才能問出孩子的真實想法,然后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
④將心比心的相處模式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歇后語大家一定聽說過,部分家長在教育中一定犯過類似的錯誤。不許孩子玩手機,家長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玩。
做錯事情孩子要承擔責任,家長首先要做出榜樣。人人都會犯錯,教育中家長也會判斷失誤,誤解孩子。
此時真誠的道歉才是化解雙方矛盾的最好方法,適當的時候可以放下家長的面子,與孩子心貼心的交談。
⑤給孩子犯錯的權利
人無完人無論多么偉大的人都會犯錯誤,更何況一個年紀尚小的孩子。
成長中不必要求他做的很完美,犯錯以后家長只需告訴他做錯的點,以及日后該如何做同樣的事情。
寬容的教育方式反而讓孩子更容易自我反省,也可以使親子間相處起來更加融洽。
⑥ 因材施教
盼望孩子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每個孩子的優勢以及興趣愛好不同,不可能照搬教育方式讓他變成理想中那個完美的孩子。
應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鼓勵他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成為未來他想要變成的樣子。
為人父母身上承擔著養育孩子的責任,不僅要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精神教育也不可忽略。學會以上六種溝通技巧,維護親密的親子關系會更容易。
你平時會經常與孩子溝通嗎?慣用的溝通技巧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