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前給孩子定下6個規矩(給孩子定下6個規矩他會越來越優秀)
現在的社會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現在的孩子不僅僅只看成績的高低,還要看日常的行為規范。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國家也提出,孩子要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孩子的行為習慣也代表著孩子是否優秀。

對于孩子的行為習慣,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太大意,因為孩子的表現直接反映出家長的教養。
民間就有這么一句話:“無規矩不成方圓”,其實就要立下規矩,才能培養處于有正直、果斷的優秀人才。
現如今很多父母都非常寵溺的孩子,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放任不管,造成孩子暴躁、自私或者不合群等。
其實家長這種做法并不是寵愛,而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把他們養成任性胡鬧的“熊孩子”,對今后的人生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定下規矩,告訴孩子那些事情是不可以做。
其實孩子十歲前后就是時間關鍵點,這個階段的孩子,各個方面發育能比較成熟,也有了自我獨立思考的意識。
這個時候可以給孩子立下六項規矩,孩子才能變得更優秀。
1、見到客人要主動打招呼
中國經歷上下五千年文化熏染,成就了傳統的禮儀之邦。
主動給別人打招呼、接收別人的幫助會說“謝謝”、不小心碰到別人也會說聲“對不起”等等,其實上述都是最基本禮貌。
在十歲之前,父母要有意識教導孩子這些基本禮儀,而且父母要起到帶頭示范作用。
如果孩子不喜歡和別人打招呼也不要強迫,父母以身作則,遇到別人積極主動打招呼,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學到。
2、告訴孩子,在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
有些人看電影,或者去咖啡廳休息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跑來爬去的熊孩子,他們不僅僅打鬧,而且還不時地大聲說話。
對于熊孩子的做法,家長還聽之任之,沒有一絲絲的態度。
家長認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過度管制,就會把孩子的天性扼殺掉,始終表現出不管不問的態度。
其實家長這種想法很片面,有些不良的天性,對孩子成才或以后生活不利的話,父母就應該去約束。
父母應該讓孩子清楚,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是不對的,這樣做別人會覺得沒有教養。
還有說話的時候要細聲細語,最好不要被第三人聽到。
3、遇到無法自己解決的秘密,要及時告訴自己的爸媽
十歲左右的孩子,都會有一些隱私的空間,他們并不喜歡父母過度干預,對于這種行為,父母應該保持理解和尊重。
面對孩子私密的東西,父母不要隨意翻動,要留給孩子充足且獨立的空間。
對于私密生活父母保持尊重。
但是日常生活中也要告訴孩子,遇到困難的事情,或者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要及時告訴爸媽,比如,被人欺負、性騷擾等,爸爸媽媽會時刻守護在你的身邊。
4、串門的時候,不能隨意亂翻東西
其實不能亂翻私人物品是最基本的禮儀,尤其去別人家串門,孩子遇到好奇的事物,就會亂摸亂碰。
有的時候看到喜歡的東西,還要帶到自己的家里玩,對于主人,并不好意思拒絕,只能硬著頭皮說:“送給他吧”。
有些父母并不認為孩子的行為是錯誤,覺得不是什么貴重物品,孩子只要是喜歡,也不能阻止孩子。
也許東西不是昂貴的,但是孩子的行為讓別人厭煩,甚至會認為父母沒有好好的教育,因此,父母對這種行為要給孩子立下規矩。
5、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揚長避短
十歲左右的孩子都有對事情的自我判斷能力。
如果孩子對你說朋友的壞話時,千萬不要阻止,認真的聽完后,反問孩子:“那么他身上有沒有優點,值得你學習的”?
善于讓孩子發現別人的優點,盡量避免孩子背后說人。
6、碰到別人找麻煩,有權要求他人道歉,自己做錯也要積極道歉
在平時,父母也要時刻提醒孩子,自己做錯事情,要主動承認錯誤,并及時道歉。
但是碰到他人冒犯自己,也要不能去隱忍,有權爭取自己的合法利益,并要求別人向你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