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家長的影子)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而作為與孩子接觸最多的家長,就是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對象,很多人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折射出家長各種各樣的性格和習慣,而家長總是覺得教育孩子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其實,家長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如何讓孩子不養成壞習慣,就需要家長以身作則,不給孩子模仿的機會,從根本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才是培養孩子優秀的開始。

哪些壞習慣一定要改正呢?
1.自己過于勤儉
家長自己勤儉,但對孩子的需求卻是極度放縱。只要是孩子想要,不管是否有必要,總要想辦法給他添上。家長認為這是愛孩子的表現!殊不知,這樣可能會讓孩子學會奢侈,不懂得回報和付出,沒有良好的理財意識,甚至長大后認為只要向父母伸手就一定有錢拿的壞習慣。又或者,他結婚生子后,會養成同樣的習慣去照顧自己的孩子。
窮養和富養,沒有標準,只有適合自己家庭的就是最好的方式。另外,愛孩子不是給他最昂貴的,而是要教會他從小學會理財,懂得感恩和回報,明白節儉的道理,才是成長中最好的禮物。
2.當著孩子的面說謊
成人的世界里,難免存在著謊言。但是,有的家長卻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把這種“技能”傳授給了孩子。比如,不想參加某個聚會,當著孩子面打電話回絕,說在加班、生病……還有的家長,答應了孩子的事情永遠做不到,這對孩子來說也是說謊!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他會覺得說謊不是錯,甚至會開始學著說謊。同時,他還會對家長的做法感到不解,產生認識的偏差。要珍惜孩子的信任,尤其是不要隨意敷衍孩子,承諾了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另外,無論孩子在不在場,都要做一個有誠信的人。
3.與人相處無禮貌
要更好地立足于社會,學會溝通和交流是必須的。其中,講禮貌會為溝通加分不少。但是,有的父母沒有這樣的好習慣,與人相處,又或者是得到幫助時,沒有講禮貌的習慣。無論是人際關系,還是在學業、事業上,沒有禮貌都會成為絆腳石。所以,家長要審視自身的言行,做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人。
4.做事情拖拖拉拉
也有不少的父母“拖延癥晚期”,平時自己做事情就拖拖拉拉,沒有時間觀念。比如,約朋友聚會,遲到半小時;計劃好了去辦事,卻遲遲不出門。這樣的行為,容易讓孩子沒有時間觀,對不守時、遲到等不良的習慣沒有正確的認識,以至于日后也容易出現類似的問題,成為一個不守時的人。
如何培養孩子好習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0~6歲這個重要的時期,父母要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孩子未來的工作、生活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每個孩子都有許多良好的習慣需要去培養,比如教養、社交能力等。同時,父母還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和體育鍛煉的習慣。
1.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小的時候學習能力非常強,不管是好的行為還是壞的行為,他都會模仿。孩子可能不知道這種行為叫什么,但是他能根據大人的行為判斷出這種行為代表的意義。因此,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要知道怎么樣才算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自身的行為習慣是好的,那么你的孩子就會通過觀察你的日常行為和習慣來學習。
2.有禮貌。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要從現在開始,鼓勵孩子使用“謝謝”“對不起”“不客氣”“請問”等禮貌用語,使它們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3.參加體育活動。我們所講的體育活動,不僅僅是跑步、騎車等運動項目,其實,我們日常中的遛狗、堆雪人、種花甚至掃地、拖地這樣的家務勞動都是體育活動的一部分。現在的孩子總是在游戲、手機、電視上花太多時間,這會大大加重孩子患上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近視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孩子在戶外活動的時間太少。要鼓勵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讓他們的身體保持在活躍的狀態,可以讓他們游泳、騎車、跑步、散步等。從小養成參加體育活動的習慣,有助于孩子未來提高自律能力。
4.參加家庭活動。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參加家庭活動非常重要,也十分有利于家庭成員感情的培養。當然,這里的家庭活動指的是一家人的活動。我們可以將體育活動和家庭活動結合起來,一起散步、一起騎自行車、一起游泳或者捉迷藏,效果會更好。
5.定規矩。生活中很常見孩子不聽話,父母說教不管事的情況,這些都是因為家長沒有給孩子定下規矩,或者定了規矩沒有執行造成的。定規矩是在孩子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