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小故事經驗分享(分享培養孩子的小故事)
子女的教育是當代父母非常重視的事情。對于社會而言,家庭教育也影響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安定和團結。然而,很多年輕的父母并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甚至很多父母自己都在言行上有很大的問題,用錯誤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能好嗎?那到底該怎么教育孩子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下面這七個小故事,跟古人學習一下如何教育,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歐陽修從小由母親帶大,當時家里窮,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荻草稈代替筆,然后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劃地教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在母親的感染下,最終功成名就。
感悟家風:父母的堅強意志無形中會給孩子強大的動力,使他們通向成功。
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兒子哭鬧著不讓,她安慰孩子說,回來給他殺頭豬。可她回來后卻說不過是和孩子說著玩。曾子卻還是將豬殺了,并告訴妻子:欺騙孩子等于教孩子學會欺騙。
感悟家風:做家長的不能欺騙孩子,否則孩子也會欺騙別人。
一次,岳飛的長子岳云演練時忘記注意地形,從山上栽進了壕溝里。岳云命令軍士打他一百軍棍。眾人均為他求情,岳飛不肯:如果現在不按照軍法辦事,表面上是愛兒子,實則是害了兒子啊!
感悟家風:平時應該對孩子進行嚴格教育,才能促使他們養成好習慣。
曾國藩小時候并非天資聰穎,一次他有一篇文章背不下來,竟然徹夜未休息,科舉考試考了七次才成功。他的堅韌毅力來自于父親,父親連著考了十七次秀才才考中,這種人生態度深深地感染了曾國藩。
感悟家風:家長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以陶冶孩子的性格品質。
司馬光在生活上很注意節儉,為了使兒子認識儉樸的重要性,他以家屬的形式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給孩子看。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長大成為一名廉潔的好官。
感悟家風:父母的言傳身教最有說服力。要從小教育孩子敬畏之心,節儉之心。
一次,齊國宰相田稷的屬吏送給他百兩黃金,他隨之將其獻給母親。田母怒斥道:“不義之事不存于心,不仁之財不入于家。你為官應多作表率啊!”后來,田稷更加嚴以自律,終成為齊國一代賢相。
感悟家風:父母廉潔清正,教子有方,才能培養出孩子的高尚品德。
一次,戚繼光的外婆用綢緞給他縫制了一雙漂亮的鞋子,他穿上很高興,戚父看了嚴肅地說:“這么小就穿這么好的鞋,長大了很難保證不貪圖享受。”說完,非要戚繼光把鞋脫下來。
感悟家風:要教育孩子從小不貪圖富貴,以遏制他們形成歪風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