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讀書節快要到來了。你高興讀書嗎?你有興趣讀書嗎?甚至你覺得自己有責任去讀書嗎?在讀書過程中,你遇到過困難嗎?你是如何解決書中的問題的?又有哪些收獲呢?
今天,我們來談談提高讀書效果的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和收獲。
一、閱讀:閱讀就是看、讀并領會文章內容。閱讀是人的大腦接受文字、圖表和信息的過程,通過吸收加工以理解文章的意思。
二、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完成對文章閱讀要具備的本領。包括對文章的感知、理解、鑒賞、活用和技巧五方面的因素。
朗讀:朗讀是對文字的感知、識字和速度。一般情況下要多讀幾遍,讀通讀順。為理解意思打下基礎。
理解:在朗讀過程中,要對文章中的詞語、句子、修辭、內容、結構和表現形式,進行加工,從而懂得文章寫了什么。
鑒賞:是對文章的欣賞和評價。文章好在哪里,精妙在何處,也可以提出讀者自己的見解。
活用:活用是遷移,是舉一反三。是對理解到的知識靈活地應用。
技巧:朗讀文章中,要用到朗讀、默讀、速讀的朗讀技巧,并逐步形成閱讀習慣。
三、培養閱讀能力:
1.有興趣。興趣是第一個老師。對于孩子來說,讀書還是枯燥乏味的。要求從興趣入手,講故事、猜字謎、朗讀賽、發獎品、做游戲等方法,讓孩子們高興地讀書。
2.提問題。手握一篇文章時,孩子們就會遇到困難。茫茫一片,無從下手,這時就得給予引導,結合文章大意,詞語句子,段落意思及中心思想等等提出導讀思考題,讓孩子帶著問題去讀書。朝著會讀書的方向去學習。
3.工具書。讀書是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要求自己做讀書的主角。遇到文章中的問題,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用工具書去自己試圖解決詞語、句子、修辭、段意和結構等等問題。這個過程是很有成績的過程,是理解文章和懂得文章的中心環節。
所以,提出了這樣的閱讀感受:
以讀書為途徑,以理解為中心,以運用為根本,以積累為目的。
我們認為也符合語文課程標準培養閱讀能力的要求。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