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成長問題,一向都是每個家庭都非常關注的大事。
●同一個班級學習,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何千差萬別?
●孩子正值青春期很有自己的想法,應該怎么正確引導并挖掘孩子的學習潛力?
●如何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為了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并讓孩子通過掌握優秀的學習方法來取得學業上的成功,我們基于大量學習案例,總結出家長最關注的孩子學習成長問題。
在此,我們先挑選出了幾個家長提問頻次最高的問題,結合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來給予解答。
家長提問
孩子平時做作業很拖拉,效率比較低,這該怎么辦?而且做很多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坐不住,作業常做不完。
學習效率低,源于孩子對時間管理認識不夠。我們這里分享“行為契約法”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
一、 制定“四個清單”
1、做作業好習慣清單:父母和孩子一起列出做作業時好習慣的清單。
例如:①專心致志,不想別的事;②不離開書桌做別的事;③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④字跡工整漂亮。
2、對方好行為清單:父母和孩子一起列出認為對方做得好的行為清單。
例如:父母認為孩子目前比較好的“完成作業行為”有:①作業較認真;②字跡較工整。
孩子認為父母在支持孩子完成作業方面做得好的行為有:①做得好會表揚我;②按時完成作業會陪我玩兒一會兒;③獎勵我娛樂時間。
3、雙方改進清單:父母和孩子一起列出一致認為可以改進的做作業時出現的問題清單。
例如:父母認為孩子可以改進的行為有:①更加專心,不想別的事;②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③字跡工整;④加快寫字速度。
孩子讓那位父母可以改進的行為有:①不要在我做作業時嘮叨;②不要隨便闖進我的房間;③不要隨意罵我。
4、興趣清單:父母和孩子一起列出一致認為有意義而且公平的興趣清單。
例如:①當天可以看動畫片/玩30分鐘游戲;②可以得到若干零用錢;③家長用表揚代替嘮叨和批評;④一個月堅持按時完成作業可以去某地玩。

二、 制定改進目標
雙方商定,找出雙方最重要的一個需要改進的行為習慣作為“目標行為”。目標行為的描述必須是具體的、量化的。
例如:放學回家后,在10分鐘以內打開書包,再用5分鐘做好學習用具、書、作業本的準備工作,再開始寫作業;爸爸媽媽在孩子寫作業期間,1次也不跟孩子交談。
三、 行為契約
用清晰明確的措辭寫下“行為契約”,全部使用正面措辭,父母和孩子共同簽字。契約實施的時間要有明確的階段,如一周或者兩周,起止時間要寫清。
當孩子實現契約行為時,父母予以注意并給予稱贊,但注意拿捏尺度。同時用表格記載下孩子每天的行為表現,三天一小結,一周一總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