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貶謫經歷(白居易被貶后寫的作品)
《論語》中有一句話叫“學而優則仕”,它的意思是,學習之余還有余力或者閑暇,就去做官。這是古代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也是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要途徑。但是一旦靠讀書做官后,就代表著進入了宦海的沉浮,必須做好遭遇貶謫的思想準備。這在唐代尤其普遍,如王昌齡、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都遭遇過貶謫之苦。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這種貶謫之苦,除了自然環境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貧乏,最讓人難以承受的便是心靈上的寂寞感。于是,這些慘被貶謫的文人便將仕途的不幸,轉化為文學創作的動力,寫下一首首流傳千古的傳世之作。本文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題岳陽樓》,便是白居易結束被貶江州司馬生涯后所作。
也就是在元和十四年(819)的春天,白居易赴任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途經岳州(今湖南岳陽)時,登上岳陽樓遠眺洞庭湖無邊春景,寫下了這首《題岳陽樓》。長達四年的貶謫生涯,讓時年48歲的白居易,在描寫湖光山色的同時,也毫不掩飾地發出了對貴人們的怨憤,道盡了人生的無奈。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白居易的這首《題岳陽樓》:
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
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首聯“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白居易既描寫了洞庭湖的浩渺無邊,也流露了自己的流離漂泊之感。它的意思是說,岳陽城下的洞庭湖水無邊無際,我獨自登上高樓靠著欄桿眺望。這里的“水漫漫”,將洞庭湖的浩渺表現的淋漓盡致。而“獨上”一詞,又反映了白居易流離漂泊之后,內心產生的的寂寞感。
頷聯“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即春天的草木之綠與洞庭湖的水色相接成一色,傍晚的彩霞之紅,又與湖水中的紅波交相輝映,似乎那就是國都長安。這兩句詩極寫了洞庭湖煙波浩渺、優美如畫的無邊春景。同時也暗用了晉明帝司馬紹“日遠長安近”的典故。流露出漂泊流離之感。
頸聯“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白居易則通過“猿啼”、“雁渡”來表達自己的漂泊流離之感,且與上文“近長安”相呼應。意思是說,在洞庭湖岸邊的山上,能夠聽到猿猴在樹上哭得凄慘,天空中的大雁要想從浩渺無邊的湖上橫渡而過也是非常的艱難。這兩句詩實際上還抒發了白居易想要回到長安的艱難。
尾聯“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即洞庭湖這個地方的景色是真的壯闊美麗,它可以畫成一幅畫,掛在貴人家的廳堂里供他們欣賞。言下之意,便是那些久居長安的貴人,可以通過這樣的畫作,體會到猿啼雁飛,被貶謫之人在外所經歷的奔波之苦。委婉含蓄地流露了白居易對貴人們的怨憤之情。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白居易這首《題岳陽樓》便是很好的一個范例。所有的景色描寫,都是為了白居易的貶謫之苦。而“難”、“唯堪”等字,也透露了白居易身處那個時代的人生無奈。總的來說,白居易這首千古悲憤之作,將人生無奈寫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