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土的男演員(漂亮但是很土的女演員)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前陣子表哥給大家推了雄赳赳的《大秦帝國之裂變》,炸出了不少秦迷。(回顧請戳:豆瓣9.0,我還沒見過比它帶種的國產劇)
可能許多人不知道,這部劇在2013年還出了續集。
《大秦帝國之縱橫》
雖然這部續集與《裂變》的深度和借史言志的內核相比稍欠火候,但它依然能秒殺同時期的大部分國產劇。
豆瓣8.5,比《裂變》9.0低。
但表哥說的那些深度什么的,表妹一點也不想看。
表妹覺得,這部續集一點也不輸前作。
原因,就在于這部劇的最大驚喜,也是表妹心中秦朝歷史劇的第一人——
富大龍演的秦惠文王嬴駟。
許多像表妹一樣的高質量迷妹迷弟,也是一眼看上了他。
@Gasin:想建一個“我們都愛秦惠王”豆瓣小組……
@誰家少年:最令人驚喜的是富大龍,秦惠文王的性格在原著中不甚鮮明,然而富大龍卻演出了那個戰國時代的風韻。
今天表妹就跟大家聊聊這個驚喜,富大龍。
首先是《縱橫》中嬴駟這個角色,他讓我看到現在的歷史劇角色少有的那種豐滿。
許多歷史劇中秦國的帝王,總給人一種不可一世、千秋萬代的感覺,一個詞概括,刻板。
塑造這種樣板戲般的帝王,對于演員來說更容易,但實際上嬴駟在位時的秦國論國力、戰力都尚算不上強盛。經歷了秦孝公變法之后的秦國,彼時才剛開始具備崛起的條件。
作為這個時期的秦國之君,一上來就橫眉豎眼地稱王稱霸,合適嗎?
比起塑造一個光芒萬丈的君主,一個為了使秦國轉弱為強殫精竭慮、機關算盡的上位者,才更加有意思,亦更加真實。
所以觀眾在《縱橫》里面看到的秦惠文王狡猾、睚眥必報,鏟除異己鞏固統治。
例如,相王之時要魏王牽馬,以謀逆之罪車裂商鞅……
但同時嬴駟亦是一個高瞻遠矚聰慧好學、不拘一格求才若渴的君主,劇中常見秦惠文王手不釋卷。
角色的塑造,有編劇的功勞,但演員更重要,就如一把好槍更需要訓練有素的槍手去發揮它的威力。
富大龍就是這個好槍手。
最后縱橫捭闔的嬴駟染病神志漸失,仍心系秦國。
他逐漸變瘋的戲份,表現力爆炸不用說。
但更值得玩味的,是精心雕琢的細節。
當犀首離秦,他背過身,搖頭拭淚,惋惜的同時又不想被手下看穿。
一個惜才,但又注重君王身段的嬴駟被演繹得如此精致。
富老師在《縱橫》里演技大爆發可不是偶然,這位8歲就開始拍電影、在北影以全班總成績第一畢業的戲癡,一直以來塑造角色都力求立體、有靈有肉。
當然,許多人第一次接觸到富大龍,還是《紫日》里的那個農民楊玉福。
這部表妹看哭好多遍的抗戰電影里,這個角色印象最深刻。
為了演好角色,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富大龍除了做書本功課,還老老實實去河北生活了一個多月體驗農民生活。
作為馮小寧《戰爭與和平》六部曲的最后一部,《紫日》除了抒發民族情仇,也旨在戰爭之下的人性刻畫。
楊玉福本來只是一個傻倔的農民,因為戰爭的磨難展現出的情感變化,撐起了整部電影。
一開始極度痛恨殺害母親、殘害同胞的日本軍人。
但當要他殺掉與家人失散的日本少女秋葉子時,善良的他為仇恨與不忍而掙扎。
逃亡落難,骨子里仍帶著河北男兒的那股強。
我是個爺們,憑什么聽你擺布
回憶起在戰爭中受害的千萬同胞,又撕心裂肺聲淚俱下。
角色雖然只是一個身處戰爭的普通老百姓,但他的情感變化卻層次豐富。
真替現在隨手一抓一大把的面癱明星汗顏……
表妹之前一直很奇怪,少年時期已經演技上了天的富老師,為什么演藝生涯早期卻那么默默無聞。原來,富老師在采訪中爆過,因為自己太“挑”。
因為個性原因,不應酬,不收錢,對劇本要求極高。
但是金子總會發亮。2006年富老師出演《天狗》,并且憑著這部電影一舉奪得華表獎優秀男演員和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成為“雙料影帝”,演技一直在線的富大龍開始為人所知。
《天狗》劇照
此后,富大龍憑著《走西口》的滿囤、《今生欠你一個擁抱》的吳大龍、《隋唐演義》的隋煬帝楊廣和《大秦帝國之縱橫》的嬴駟等一系列極具個性的角色,成為深受觀眾喜愛的實力派演員,活躍于熒幕。
富大龍飾演的滿囤、隋煬帝和吳大龍
讓人出乎意料的是,這樣一個曾經為了好角色好劇本困頓多時,三觀正演技佳的演員,卻直言不諱自己從小對演戲并不算熱愛。
對于演戲,他更傾向看成是一份交給他的工作,而既然是工作,就要把它做好。
但這項在他口中被稱為“工作”的事情,他卻做得比很多人都好。
因為他認真,端正,這種認真端正,有時候近乎迂腐。
第一,演反派可以,但一定要惡有惡報。
……讓觀眾能夠達到一個明善惡
知道這個人性
你要永遠記住就是屏幕前有很多孩子
第二,啟發觀眾。
史上關于秦惠文王的記載并不多,只知道他是一個唯才善用的君主,在位期間重用張儀、對外反守為攻。
拍攝《大秦帝國之縱橫》期間,為了既不脫離史實,又使角色不會趨于面譜化,富大龍閱讀了大量史書,盡量塑造與歷史貼近的嬴駟形象,同時再挖掘人物的多面性,才演繹了如此有血有肉的秦國“第一王”。(嬴駟是秦國第一位改“公”為“王”之人)
這樣做,不是興趣,也不是找虐,只是想啟發觀眾。
演歷史劇的時候,盡量在忠于歷史的情況下,拋磚引玉,讓觀眾對歷史感興趣,開始發問,這是演員的最大作用
他努力磨煉演技,卻不宣稱演戲是最大理想,只是認死一個理,對觀眾負責。
這樣看來一點都不浪漫,但也一點不虛。
表妹不禁想起最近很火的《見字如面》里,黃永玉寫給曹禺的信中有一句:
工作,這兩個字
幾十年來被污染成為低級的習俗
演員縱使是一直在聚光燈下、鏡頭前的一群人,但歸根到底,演員是一項職業。
我們習慣于把過多的榮光、理想化色彩加諸于演員這個職業之上。我們稱頌天才演員的神來之筆,標榜對電影之夢的追逐。崇高的藝術追求固之然激動人心,但是勤勉、踏實地,以“勞動者”的心態從事演員這份職業,無疑是可敬的。
今天,人氣大于一切,新作品通常靠緋聞炒作。靠替靠P、粗制濫造、誠意不足的影視作品充斥熒幕的現在,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可敬的踏實。
雖然熱衷嘗試各種類型的角色,富大龍卻說自己不愿跨戲,而是通過每次接戲時候與不同的投資方及制作團隊合作,以此拓展自己的戲路和表演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