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越輔導孩子越差(家長能力有限該怎么輔導孩子)
隨著雙減的持續推進,有些家長突然發現有一個棘手的事情擺在了眼前,原來孩子學習上面還可以靠報輔導班來解決,可現在卻不能指望了,一方面是正規的輔導班越來越少,另一方面單獨請家教也不可能了,這下家長就有點急了。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就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回復了兩位初一學生家長的留言,兩個問題皆有共同特點,就是孩子學業成績不理想,可是家長又沒有輔導能力,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辦。我簡單地做了回答之后,感覺不夠全面,于是便在這里通過一篇文章做拓展,希望能對家長有所幫助。
一、家長必須要擺脫靠輔導班給孩子成績的錯誤觀念,鼓勵孩子自己獨立面對學習。
由于課外輔導班已經存在多年,很多家長都養成了靠課外輔導班給孩子成績的習慣,其實這樣做,恰恰是本末倒置,反而容易讓孩子輕視在學校課堂上的學習,依賴于課外輔導。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養成不良學習習慣,導致課堂學習效果很差,新知識吃不透的現象。
按常理講,如果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學習習慣培養,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孩子便可以逐漸養成獨立學習的意識,家長只要加強對孩子進行各學科學習思維的培養,讓孩子養成條理化解題的好習慣,便可以讓孩子思維能力隨年級的提高,以及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升。
說到這里,家長就會清楚一個事實,光靠給孩子課外單純補課解決不了根本,必須要把功夫下在培養孩子積極的學習態度上面,只要孩子愛學習,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愿意花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中。
二、當孩子在學習上面遇到困難,家長又無力輔導時,不妨鼓勵孩子向老師請教。
若問對孩子學習情況最熟悉的人是誰?有的家長可能會回答,當然是家長了,而有的家長則會說,當然是孩子的老師了。對于兩種回答,我更贊同后者,因為老師是專業教師,肯定要比家長更懂教學,而家長則不具備這樣的優勢。
就如那位向我請教的家長,她的女兒初一,數學成績不是很理想,而家長又不具備輔導女兒學習的能力,我在這里建議家長首先要把目光投向孩子的數學老師,不妨鼓勵孩子向老師請教。當然請教也需要講究方法,不能只對老師說,我哪一道題不會解,請老師給我講講思路吧。
那該如何向老師請教呢?不妨抓住這幾個點:一是課堂上聽課感受,如新知識點沒有完全聽懂,哪些地方有疑問,可以向老師提出問題;二是解題無思路,向老師請教解題的步驟和方法;三是對已經會解的題不滿足于一種方法,問老師是否有一題多解的方法。
當孩子敢于向老師請教,并且講究方法時,相信很多老師都特別喜歡指點這樣的學生。
三、家長不會輔導孩子不要失去自信,可以和孩子一起查找資料解決問題。
現在有一些家長一提到輔導孩子學習就頭痛,理由是自己不具備輔導孩子的能力,而頭痛的背后恰是家長缺乏自信的表現,同時還有錯誤的觀念,即扮演孩子老師角色,其實你大可不必這樣想,即使你具備輔導孩子學習的能力,你也不可能成為編外老師,只是一個單純的輔助者而已。
如何自信地做好孩子學習的輔助者呢?建議家長把目光定位在兩個點上,一是幫助孩子拓寬學習的渠道,如引導孩子從網上查找相關資料信息,家長協助孩子去整理這些信息,現在網上可以查到很多各年級教學的視頻,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有針對性選擇優秀老師的教學資料,鼓勵孩子利用課外時間做好同步學習。
二是家長至少要學會幫助孩子進行學習診斷的方法,主要抓住這幾個點,一是基礎知識掌握是否熟練;二是解題邏輯步驟是否完整,如果有缺失要找出來;三是注意力是否集中,如果不集中就要和孩子交流,看是什么因素分散了孩子的專注力;四是新舊知識是否做好有機串聯,要引導孩子學新知識的同時,還要抽出一定時間來做好舊知識的鞏固復習。
當家長帶著清晰的思路去幫助孩子,相信你也會慢慢提高輔導孩子學習的能力,關鍵取決于你的心態。
四、家長要充分重視引導孩子養成預習性學習的好習慣,提升孩子的獨立學習能力。
從很多孩子學習效率不高的觀察與析因中發現,如果一個孩子在課堂學習中注意力缺乏專注,在學習新知識點的時候,肯定會出現吃不透,不能完全掌握的現象。隨之而來的便是應用新知識出現困難,如不會解題,理不清解題思路。
如何提高孩子課堂學習效率呢?不妨向學霸們學習,把預習性學習納入到學習計劃之中,預習性學習并不是簡單地提前學,而是讓孩子自主預習,在孩子進行預習性學習的過程中,看看是能否完全理解新知識,應用新知識。如果孩子不能完全做到,家長可鼓勵孩子把不懂的環節做好記錄,在課堂上聽老師講新課時重點去聽,很容易就掌握了。
現在很多家長都對預習性學習不加重視,認為會加重孩子的學習負擔,但如果你把預習性學習和課堂學習效率聯系起來,你會發現孩子預習搞得好,會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反而為課后的學習節省出更多時間,且又輕松省力時,你就能理解預習性學習的好處了。
最后,鼓勵孩子和同學多做學習性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可以讓孩子突破學習上的瓶頸。交流的時機,可以是課間,也可以是課后。就拿課后來說吧,孩子寫作業前后,都有休息時間,如果利用微信或QQ和同學交流學習話題,孩子們當然愿意。
當然,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電腦、手機或網絡,告誡孩子不要把話題放在玩網絡游戲上面。如果真要是那樣做,你同學的父母不允許,我們也不贊同,更為關鍵一點,會浪費你的時間,不利于正確使用工具。
通過上面幾招破解之道,不知道家長朋友們是否拓展了思路?只要你突破思維定勢,不以孩子輔導老師身份定位,而是幫助孩子做好學習清障工作,路通了,再多鼓勵孩子自主學習,孩子慢慢就養成了獨立學習的好習慣,只要孩子肯努力,突破只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