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遲緩的孩子上學困難社交困難(精神發育遲滯的孩子家長如何教育)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最近上小學3年級的南南(化名)出現厭學,并且在學校常因為一些小事發脾氣、哭鬧不止,有時還試圖沖出教室,最近幾天甚至拒絕上學。
家長嘗試跟孩子交流,卻得不到任何回應,無奈來到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少心理科就診。
家長向說,南南自從去年升到三年級以來,成績下滑明顯,和同學經常發生矛盾沖突,有一次家庭作業沒完成受到老師批評后,南南開始產生對上學的抵觸情緒。
醫生發覺南南的情況不是簡單的厭學,為掌握更全面的循證信息,引導家長回憶南南以前還有什么異于其他小朋友的特征。
家長仔細回想,原來,南南在幼小銜接時,就開始出現一些有別于同齡孩子的問題:比如在學習能力上,對于簡單的數學題,南南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熟悉運算法則;基礎的拼音字母,他常常弄錯;書寫漢字,會遺漏筆畫或者結構松散。
參與一些指令較多或比較復雜的集體游戲時,他的參與感很弱,難以跟隨指令,或者動作不協調。
一年級的學習任務相對簡單,孩子還能適應,然而到了三年級情況大變,隨著學科難度增大、課業增多、同齡伙伴間交流方式更加靈活和多樣化,南南在各方面都跟不上了,但家長認為孩子只是不愛讀書、馬虎懶惰,并未往其他方面想。
聽過家長的詳細介紹,陳曦醫生建議孩子進行一些專業的水平測試,同時接受心理治療。
在給南南做游戲治療的過程中,治療師也發現,9歲的南南無法利用玩具進行符合他年齡階段的游戲,即便是簡單的“過家家”也理解不了;
做簡單手工時表現出精細動作發育薄弱;只能做一些功能性、重復性的動作,比如在白紙上隨意涂抹、將所有的水彩顏料混合在一起、把收納盒里的玩具一件件拿出來再放回去等;
南南的詞匯量較少,并且常常存在語法錯誤,認知水平低于同齡孩子。
結合南南的智測結果僅為65,陳曦醫生判斷,南南不是一時的情緒問題,還存在發育方面的問題,初診為精神發育遲滯。
這是一種以智能低下和社會適應困難為顯著臨床特征的精神障礙,多在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成熟(18歲)以前起病。
常見的病因有:
1.遺傳因素:包括染色體異常、遺傳代謝性疾病;
2.先天性顱腦畸形;
3.圍產期有害因素:母親孕期感染、藥物影響、營養不良、長期心理應激,妊娠高血壓、前置胎盤,新生兒疾病等;
4.出生后因素: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缺氧、甲狀腺功能低下、社會隔離等。
精神發育遲滯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社會適應困難,世界衛生組織根據智商測試結果將精神發育遲滯分為四個等級:輕度(50-69)、中度(35-49)、重度(20-34)、極重度(20以下)。
南南屬于輕度,即在幼兒期表現出智能發育遲緩,小學以后表現為學習困難,能進行日常的語言交流,但是對語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差。
精神發育遲滯如果未能及時診治會帶來一系列連鎖效應:
日常生活中孩子容易與周圍環境脫節,難以跟上正常社會的發展水平;學習能力弱、成績差會導致孩子自信心長期受挫,以至于逃避學習任務與學校環境;
在與同齡人的交往中,孩子由于不及同齡孩子靈活,容易造成自卑、孤僻的性格;當孩子逐漸察覺到自己與同齡人的差距越來越大,還會出現各種情緒問題和行為問題。
南南便是在各方面目標都達不到的情況下,消化不了各類信息和情緒,出現很大的心理波動。
早期出現輕度精神發育遲滯時很容易被忽視,但它帶來的后續危害卻遠超家長的認知,當孩子的智力明顯低于同齡兒童并且社會適應能力欠缺,就要警惕精神發育遲滯。
對精神發育遲滯以及衍生的其它行為問題,越早察覺,及時干預,孩子的愈后越佳。
家長可以通過監測遺傳疾病(產前診斷和遺傳代謝疾病篩查)、做好圍產期保、避免產期并發癥防治、盡早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措施進行預防。
目前南南經過康復干預訓練與心理輔導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在醫生、心理治療師的多方引導和父母的耐心陪伴下,南南的行為問題日趨減少,對上學不再抵觸,經過與學校老師的充分溝通后,已經重返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