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對成績好的學生偏心(孩子因為成績差被老師輕視)
今年,本人所在地高考揭榜后人們發現,中小學教師的子女的高考成績都很不錯。我朋友學校的六位老師的孩子今年同時參加高考,其中的五個孩子成績都很優秀,高出本科一批分數線好幾十分,只有一個孩子的成績稍微低一點,接近一本分數線。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不光是這幾位老師的孩子,我所熟知的老師的孩子,學習基本上都在學校名列前茅,無論是上小學還是上中學,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有的網友對此有意見,為什么老師的孩子這么優秀?是不是老師給自己孩子吃偏心飯了?是不是老師重點抓自己的孩子了?
其實近年來老師的孩子學習成績比較優秀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現象。為什么老師的孩子普遍比較優秀,并不是老師教育教學不公平,給自己的孩子吃偏心飯,而是老師的家庭,有著別的家庭所無法比擬的教育資源和優勢。
第一,孩子最聽老師的話,未必肯聽家長的話。
現在的一些孩子,老師的話就是“圣旨”,言聽計從,而對家長的要求有可能就當耳旁風了。看看中小學生的班級群,尤其是小學的班級群,有的家長有時候發信息向老師求助,自己的孩子在家里不聽話,不認真做作業,喜歡玩手機等等,希望老師在學校里予以批評教育。
不過老師并非三頭六臂,孩子在學校里管得了,但卻管不到人家家里去。孩子在學校里很聽話,但是回家之后就管不住了。老師的孩子就不一樣了,老師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同樣擁有老師的權威。孩子放學之后,安排他去學習,去做作業,孩子一定會完全服從,而且作業的質量一定會比一般孩子的作業質量要高。
這就是老師做家長的優勢之一,這一優勢保證了孩子在家里的學習時間和學習質量,長此以往,老師家的孩子的學習自然就比一般孩子要好得多了。一個孩子每天有好長時間都是在家里度過的,所以那些單純依靠老師教育的孩子,其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老師家的孩子學習習慣好。
可以這么說,一個孩子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看看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都是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比如說喜歡學習、提前預習、勤于動筆、喜歡思考、按時復習等等。那些考試成績不好的孩子,學習習慣絕對好不到哪里去。
而且學習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老師們是搞教育的行家里手,自然從小就開始培養自己孩子的學習習慣了,在老師家長的努力下,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習慣越來越好,學習成績也就越來越高了。有的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不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等到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或者初中的時候再來培養,就有點遲了。
近年來,一些人總是羨慕老師家的孩子學習好,老師家的孩子成績高,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何看法,有何感想,歡迎討論,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