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則故事,朋友的孩子今年八歲,正在上小學二年級,人也聰明,但是做作業總是馬馬虎虎。
一天孩子放學回到家,興沖沖地說:“媽,我今天把所有作業在學校寫完了。”
“這么好啊,那你就練一篇字吧。”朋友說道。
“早知道回家還寫,還不如在學校里不寫作業。”孩子嘟囔著,顯得很不情愿的樣子。朋友有點蒙,不知道繼續堅持讓孩子練字,還是放任孩子的行為,而放任孩子的話,我感覺到自己的權威下降了,感到有點矛盾。
朋友問我,面對這種情況,怎么辦才是最好的?
我腦海中突然冒出“正面強化”這四個字,正面強化,簡單的理解就是,把孩子的行為進行強化,以達到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的作用。那么我們如何巧用“正面強化”,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

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就如上面的例子,孩子為什么會興沖沖地告訴父母,他的作業做完了,可能一是想讓父母認可他,表揚他,甚至期待父母的獎勵,二是他想玩一會兒,或者干會兒自己的事情,總之就是想自己支配下自己的時間(這也是孩子成長的一種表現)。
那么我們的“正面強化”策略可以是,先肯定孩子完成作業的這種行為,我們可以說你太棒了,同時允許他玩一會兒,父母可以說,你既然表現這么好,那就玩會兒吧。那么無意識中就告訴了孩子,如果及時完成作業,你可以干自己的事情,就會強化孩子每天在學校及時完成作業這種正面行為。
二、告訴孩子父母的原則
如上面所說的,孩子可能在學校每天完成作業了,但是為了完成任務,但也有可能,在學校做作業時,存在書寫潦草、馬虎大意,作業完成的質量不高的情況。
這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給出自己的原則:如果學校作業完成了,到家里允許你玩會兒,但是我必須檢查你的作業情況,如果書寫潦草,錯誤較多,作業完成不高的話,那你就得重新寫作業,并且還得練一篇字。這時候孩子會意識到,及時完成作業還不行,還必須要做好,那么他在學校會認真完成作業。這種“正面強化”,可以強化孩子認真地完成作業的這種正面行為。

三、基于溝通,注重言傳身教
年齡越小的孩子,模仿能力越強,而且父母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對象,所以說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言傳身教。例如,父母平時給孩子的承諾,一定要給孩子實現。如果自己言出即行,那么孩子答應給父母的事,也會盡量地去完成。
就像文中孩子做作業的故事,父母可以和孩子溝通,提出自己的條件,如果孩子每天在學校里面可以完成作業,而且作業的質量很高的話,那么放學在家的時間孩子可以自己支配一些。如果有一天,孩子在學校沒完成作業,或者質量不高的話,到家里來,孩子會主動完成作業,養成獨立自主完成作業的正面行為。
通過上面的故事,如果父母能夠巧用“正面強化”,那么孩子每天在學校可以獨立自主認真地完成作業,這個良好的習慣,可以就產生了。
不知道大家在教育孩子時,有過哪些“正面強化”技巧,請說出來,我們共同探討交流,培養我們孩子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