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成孩子的好習慣?了解“強化定律”,習慣的養成需要多次重復
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的時間,而壞習慣的形成僅需要一瞬間。在教育中,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良好的習慣是孩子進步的動力源泉,也能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順利。

好習慣的養成對孩子而言有何重要性?
- 首先,好習慣可以讓孩子更易學會自律。
好的習慣可以推著孩子們向前,也可以讓孩子們更好地看到自己的優點,同時也會讓孩子們更加自覺地去學習,當擁有足夠的自覺后就會演變成自律。自律孩子們身上很少見的優良品質,自律的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如神助,這也是為什么自律的孩子學習更好的原因。

- 其次,孩子更容易遇上良師益友。
當你想要遇上優秀的人時,必須使自己變優秀。當你足夠有能力時,你就會發現你的身邊都是良師益友,他們都擁有一些自己想要學習的特質,而在教育中,父母也要意識到這一點。父母想要讓孩子遇上更好的人,自己的孩子就必須付出努力,而自律就能夠很好地幫助孩子們。自律的人生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驚喜,所以不管什么是時候,家長們都要對孩子強調自律的重要性。

- 最后,孩子能擁有更好的未來。
當孩子擁有好習慣,學會了自律以及身邊有了良師益友之后,他們的生活總是一帆風順,當然在學習和生活中也會更加平坦,獲得更好的未來的幾率也會更大。所以家長們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孩子們在好習慣中成長,成為一個擁有良好品質的孩子。
好習慣成就大未來,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過分地在于成績,而應該重視孩子的習慣、性格培養。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不妨了解一下"強化定律"。

什么是"強化定律"?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當人們喂狗的時候,如果用搖鈴鐺的方式告訴它們可以開飯,那么時間久了之后,只要狗聽到鈴鐺的聲音就明白該吃飯了。
狗和鈴鐺其實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只是人們通過一次次的強化,讓狗明白了人的這一動作想要表達的深層意思,這就是強化的力量。
強化定律的核心就是將事情進行多次重復,當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家長就要給予鼓勵,當孩子做錯事情,也要及時給予批評指正,從而達到一個強化鞏固的作用。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自覺地往好的方向發展,好習慣也會隨之形成,而孩子們也會自動地遠離不好的行為。

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1、父母身體力行
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想要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就必須先成為什么樣的人,所以這對于父母而言也是一種考驗。孩子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會受到父母一定的影響,不管是為人處世還是一些行為習慣都會和父母大同小異,所以父母的行為一般都會對孩子起到很大的作用。

2、陪孩子觀看行為習慣繪本或動畫
現在很多繪本以及動畫片都很有教育意義,而孩子們也都很喜歡觀看這類作品,如果能利用這類作品對孩子進行行為習慣教育,那么孩子可能會學得更快,記得更牢一些。行為習慣繪本和動畫往往能夠得到孩子們的追捧,孩子們也會學習其中的一些行為,所以家長們不妨利用這些作品,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3、父母要多指正
當發現孩子有不良的行為習慣時,家長要及時指出,并且告訴孩子們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只有這樣才能更快地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如果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可以給予適當的懲罰,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做錯了就要付出代價。當然,當孩子表現良好,父母也應該給予適當的獎勵,讓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

總結
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兩天的事情,所以父母們也不用操之過急,可以放慢腳步,慢慢地教育,幫助孩子改正一些不好的習慣,讓孩子變得更優秀。每個孩子的成長道路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父母們也不用參考別人的教育經,就是用同樣的方法也不見得能夠教育出一樣的孩子,所以父母要真針對自己的孩子做出針對性的教育,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