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為學霸的方法(學霸–家長如何培養(yǎng)出學霸)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有一位粉絲看了我寫的一篇關于知識結構化的文章后,反饋說:
好文章,可是孩子不一定可以看懂,有時候人只能明白自己理解的東西。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下面針對小學一年級上冊課本的內容,教家長如何逐漸培養(yǎng)孩子知識結構化的整合意識和能力。
學習方法養(yǎng)成習慣的四步法
1、分類知識
指導孩子把所學的知識進行分類,把一本書的知識點拆成若干個“知識模塊”,梳理課本一學期下來,需要學習多少個識字、多少篇詩歌、多少個拼音,多少篇短文,然后按類別進行知識筆記匯總,把每次學習的新知識點按類別記錄在筆記本上。
這個步驟的價值在于:知識結構化的筆記通過梳理把原本在教科書中“零散、碎片、跳躍”的,但有關聯(lián)性的知識點變得更緊湊,邏輯更連貫,便于知識點在孩子頭腦中形成穩(wěn)定的知識地圖/知識線索,提高知識在復習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效率。
2、查漏補缺
復習時按分類好的知識筆記進行復習,孩子可以直觀看到自己某個知識模塊目前學學習的進度,掌握了哪些內容和掌握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家長對孩子的情況“心中有數(shù)”,在輔導孩子復習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孩子掌握知識點的熟悉程度,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孩子復習。
如識字模塊,哪些字已經掌握了,哪些字不熟悉,哪些還沒有掌握,然后進行標記,這樣家長在指導孩子復習時才會有精準的方向,有的放矢,意圖很明確,指哪打哪,知道自己輔導孩子的發(fā)力點在哪,把時間、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哪些知識點上進行重點復習,重點查漏補缺,避免無效努力。
這個步驟的價值在于: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知識掌握的程度,建立大腦加工處理信息“輸入,存儲和記憶”的基本功,鞏固老師教授的知識,減少練習和考試中的出錯率。
3、歸納總結
在知識筆記的復習過程中,引導孩子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這是知識結構化關鍵性的操作步驟。
如學了一個田,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學了甲、由,要對這三個字進行連接,放在一起進行直觀比較分析,引導孩子識別知識點的共性和差異,歸納總結這種“共性和差異”到底在哪?
再例如成、城、城,反應和反映等同音字及同義詞、近義詞等等,通過分辨知識共性和差異的訓練,逐步培養(yǎng)孩子分辨知識的理解能力。
這個步驟的價值在于:
家長培養(yǎng)孩子把新舊知識連接起來,建立大腦加工處理信息“識別、聯(lián)想、比較”的學習意識,對孩子下個階段自我形成連接新舊知識的學習能力,具有處理復雜知識,抽象知識的理解能力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4、定期復盤
平時練習作業(yè),尤其是每次考試測驗結束后,針對考試出錯的問題進行總結,是粗心大意,還是不會做,又或是情緒、身體受到什么因素的干擾。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所謂粗心大意、馬虎,本質上還是對知識點掌握的熟悉度不夠。
然后結合知識筆記和課本教材,對出錯的知識點進行強化練習,同時針對薄弱的知識模塊進行整體性地強化練習。如一次考試下來,發(fā)現(xiàn)“漢語拼音”丟分比較多,那就可以針對這個知識模塊進行強化練習。再例如,對于不會寫的字,復雜的字,錯別字要定期歸納,總結到一起,有針對性集中式的練習和復習,避免“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錯誤糾正,這是因為大腦進行這種“碎片式的復盤”,缺乏整體性,看似當時糾正了錯誤,學會某個字的正確寫法和讀音,但幾天不使用的話,是很容易被記憶遺忘的,而定期歸納,總結出錯的字,不僅能提高平時和考前的復習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這種整體復盤的記憶效果遠大于平時零散復盤的記憶效果。
這個步驟的價值在于:
培養(yǎng)孩子對知識點復盤的能力,建立大腦加工處理信息“重組、架構、創(chuàng)造”的深度學習的意識,針對沒有掌握的知識點進行糾錯,重新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采取相對應的方法解決學習難題。
以上四個步驟,家長在孩子早期的學習過程中只扮演指導陪練的角色,通過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沉淀,逐漸幫孩子形成屬于他自己知識結構化的學習方法、思維模式。一旦孩子形成知識結構化的學習意識,結構化的知識就像一個抱團的堅硬的小雪球,在慣性力量的作用下往前沖,知識的滾雪球才會越滾越大,向前的沖擊力也越來越強,能適應未來學習道路上更多更大的“艱難險阻”的挑戰(zhàn)。
否則,沒有結構化的“知識雪球”,內部松散,就會一邊滾,一邊雪崩,缺乏速度和沖擊力。
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無論他怎么努力,學習成績始終依然沒有起色,原地踏步的根本原因所在。
家長指導孩子的禁忌
網絡上有各種總結小學、中學、高中知識點的干貨,尤其是學霸總結的知識干貨,一經推出都會立馬引來很多家長的“哄搶”,感覺天下掉了“免費”的寶藏,不撿對不起自己的那顆“可憐天下父母心”,于是趕緊去點贊、收藏,評論區(qū)里呈現(xiàn)出一片歡聲笑語、載歌載舞的景象。
有趣的是,即使一些家長的孩子還沒到這些知識干貨的學習階段,但也依然阻止不了他們去收藏。不少人都發(fā)出類似這樣的留言:太實用了,謝謝,先收藏了再說,到時候留給孩子用。甚至一些孩子都還沒有造出來的家長,也會毫不猶豫地按下“收藏鍵”,還不忘幽默地說一句:“嘿嘿,給未曾謀面的孩子先準備著!”
姑且不論有多少人最終會把收藏的知識落到實處,付諸行動,但毫無疑義的一點是,零散、碎片、跳躍的知識通過梳理,歸納,總結的整合,受到了大眾的追捧,便于學習者獲取和實用知識,從中汲取精華,提高學習效率,少走彎路,達成高質量的學習成果,避免浪費感情,在無畏的時間里付出腦力,精力和體力的無效努力。
回到冰冷的現(xiàn)實,這些知識干貨對于多數(shù)學生來說,并沒有用處,否則每年出版社出版那么多學霸的知識干貨筆記,為什么哪些購買書籍的家長依然還在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抓狂?
大眾盲目過后,終歸會有人會冷靜思考:為什么知識干貨越學越多越混亂,是學霸辜負了我,還是我辜負了學霸?
歸根結底,知識干貨只能作為輔助材料,學生要真正掌握的是學霸筆記背后知識結構化,梳理,歸納,總結知識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也就是大腦加工處理信息識別,聯(lián)想,比較的高級能力和重組,建構,創(chuàng)造的頂級能力,只有才能達成“學霸誠不欺我”的心理預期,這才是提高學習成績的真正本質和靈魂,否則就變成“神馬(什么)都是浮云”哀怨氣息和心有不甘。
比如不少家長喜歡網上直接下載,打印出小學72古詩讓孩子去背誦,熟不知這種學習方式又變成了一種知識的機械記憶,無法幫助孩子真正習得知識的能力,讓學習成績從量變累積到質變的飛躍。而是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小學階段要學習多少首詩,一期要學習幾首詩,分階段完成,帶著孩子像尋寶一樣在肯本中找一找,有多少首詩,數(shù)一數(shù),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告訴他學會一首詩,就是秒滅了一個敵人,他自己又向勝利的目標邁進了一步……
所以家長在指導孩子早期的學習時,不要圖省事,做甩手掌柜,以為扔給孩子一堆知識干貨,學習這事就萬事大吉了,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的成績會突飛猛進,而是應該遵循按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來解決問題,避免浪費自己的感情和孩子的努力付出。
家長正確的做法,是行動起來!
1、通過知識干貨梳理,歸納,總結的知識點思路,掌握知識結構化的思路;
2、用這種思路指導或協(xié)助孩子進行知識結構化,并啟發(fā)他自我認知到知識結構化的價值和意義到底在哪。
3、日積月累,逐漸讓孩子自己養(yǎng)成知識結構化的整合意識和能力,最后讓孩子自己學會去知識結構化的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