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孩子38種不良行為(孩子不良行為的原因)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金鳳的兒子七歲了,讀小學二年級。因為金鳳夫妻倆人工作忙,所以孩子上小學前,一直在家鄉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直到上小學才接到城里來上學。因此,孩子身上有一些行為,令金鳳很不喜歡。
例如,平時金鳳和孩子一起去商店買東西,金鳳挑選東西的時候,孩子總到到處亂摸,一會兒拿這個東西看看,一會兒又去碰碰那個東西。所以,商店的老板有時候會提醒金鳳看好自己的孩子,令金鳳非常尷尬。?
孩子去商場,什么都去碰一碰
金鳳很想知道,她要怎樣做,才能改正孩子的這些不良習慣呢?
其實,孩子身上的不良行為,不但會令旁邊的人感到苦惱,對他自己的人生,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幸好,不良行為是可以糾正的,所以,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他最親近的人,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他身上那些不良行為的產生原因,并進行矯正。
不良行為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巨大影響
?孩子產生不良行為的原因
很多孩子身上都會存在一些不良的行為,例如:亂花錢、愛說謊、喜歡占小便宜、不尊敬長輩、喜歡拿別人的東西等等。這些不良行為,多數都與家庭教育和生活環境有關。
具體來說,孩子產生不良行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孩子的自制力差
有時候孩子身上出現不良行為,并不是他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年紀小,不懂得辨別是非,而且自制力太差,所以,才會做出些一些不正確的事情來。
二、孩子經不起誘惑
有的孩子犯錯誤,是因為他的意志力太薄弱,沒有自控能力,所以,即使明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但是,一旦遇到誘惑就控制不了自己;而且他也缺乏毅力,即使想改正,也很難改得好。
孩子的自制力差
三、家庭教育方法不對
有的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是平時家長對他的教育方法不對,讓孩子錯誤地認識問題,所以,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正確的。例如,上文提到金鳳的兒子,很可能是因為爺爺奶奶覺得小朋友拿別人的東西玩一玩,沒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才會令孩子養成了喜歡玩別人東西的壞習慣。
四、環境的影響
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造成影響,令孩子產生一些不良行了。
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
?三種方法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想要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一定要先分析孩子產生不良行為的原因,然后根據原因,采用科學的方法來幫孩子糾正。
父母要知道,雖然孩子身上有一些不良行為,但是,同時他身上也有著很多優點,所以,父母在矯正孩子缺點的時候,一定要客觀,不要一味地指責和批評孩子,更不要傷害他的自尊心。
父母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并且相信他一定能夠改正的。
父母要矯正孩子的壞習慣
一、教孩子學會分辨對錯
有的孩子犯了錯,但是自己卻不知道。例如,小明的好朋友被另一個孩子打了,于是小明便過去打那個孩子,幫自己的好朋友出氣。在這個過程中,小前并不認為自己的打人的行為有錯,反而認為如果自己不幫好朋友,就是對不起好朋友,這樣才是不對的。
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道德意識,教他學會處理一些日常可能會遇到的事情,讓他知道怎樣分辨對錯。
父母要教孩子學會分辨對錯
二、掃除孩子的心理障礙
有的父母,會在孩子犯了錯后對孩子進行諷刺,甚至打罵。父母這樣教育孩子,不但效果不好,還會令孩子對父母產生對立情緒和恐懼心理,有的孩子甚至會懷有怨恨的心理。
所以,孩子會在接受父母教育的時候,認為父母是故意和他過不去,所以采用沉默、甚至對抗的方式,來回應父母。
父母要掃除孩子的心理障礙
其實,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他用沉默或者對抗的方式來表示對父母的抗拒,那么,父母要想辦法幫孩子除去心理障礙,讓他重新信任自己。
因為父母只有真誠地對待孩子,和孩子親近,孩子才會敞開心扉,家長所說的話他才能聽得進去。
另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心平氣和地、有情有理地把想告訴孩子的道理說清楚,讓孩子理解。如果孩子有不同的意見,父母要鼓勵他說出來。
父母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講道理
三、對孩子嚴格要求
有的孩子意志薄弱,自我約束力差,有時候明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但是卻控制不住自己。如果孩子是這種情況,父母一定要對他嚴格要求,態度明確,不對的地方,要他馬上糾正,并且監督他堅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結語:父母在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時,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想著一次的談話,就能讓孩子改正過來。想要改變一個壞習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如果孩子的錯誤行為出現反復,父母不要著急,因為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